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-辽-北宋

北宋初年,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,先南后北,先易后南,的战略决策,并最终统一中原,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,可是,在宋王朝的北边有着刚刚崛起的契丹人建立的辽朝,西部后来还有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起来的西夏王朝,...

admin

北宋初年,宋太祖赵匡胤搞了个“先南后北,先易后难”的战略,最后统一了中原,把五代十国的乱局给收拾了。可就在宋朝北边,刚冒头的契丹人建了个辽朝;西边后来又冒出个党项人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。这么一来,宋朝、辽朝、西夏,就成了新的三国鼎立。

那这三个王朝是怎么凑成三国鼎立的?咱今天就唠唠这段“新三国演义”。

赵匡胤统一了南方和中原,还没来得及打北方就挂了。他弟弟赵匡义(后来改名赵光义)接班,两次派大军北上,想抢回石敬瑭献给辽的燕云十六州,结果都输了,只在雁门关外留下了那些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。

宋军两次主动进攻都失败了,辽国那边看在眼里,打了几仗后,不仅摸清了宋军的防御套路,还抓准了宋军的弱点,把作战主动权攥手里了。

宋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国憋了好久,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带着二十万大军南下,一路势如破竹,直接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(今河南濮阳),眼看就要怼到北宋都城开封了,宋朝上下都吓懵了。

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-辽-北宋(图1)

真宗在寇准死劝下,决定御驾亲征,跑到澶州城头。宋军一看皇上来了,士气直接拉满。运气还挺好,一箭射死了辽军主将萧挞览,辽军一下子蔫了。萧太后想想,辽军远道来,又不习惯南方的湿热,就坡下驴跟宋朝议和,签了“澶渊之盟”,宋辽边境这才消停了一百多年。

西夏还没建国前,夏州(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)的李氏政权跟宋朝时打时和,为了对抗宋朝,还认了辽国当老大,让辽国封了官。后来李元昊他爹李德明为了跟辽国搞好关系,好几次给李元昊向辽圣宗求亲。辽兴宗上台后,1029年把自家闺女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,封他当夏国公、驸马都尉,辽国就一直拿自己当西夏的“宗主国”。

1032年李元昊接班当夏国王,1038年直接称帝,成了夏景宗。宋朝哪能忍一个割据政权称帝?立马关了互市,还悬赏抓李元昊。

从1040到1042年,李元昊打了三场大仗,延州的三川口之战、镇戎军(今宁夏固原)的好水川之战、定川寨之战,把宋军揍得够呛。当时宰相吕夷简都惊了:“一场比一场惨,太吓人了!”

李元昊虽然打赢了,但打仗的损失他也扛不住——宋朝停了给西夏的“岁赐”(银绢钱),关了边境贸易,还禁了西夏的青白盐,西夏那边粮食、布匹、茶叶都缺,物价飞涨。

而且李元昊也明白,想打赢地广人多的宋朝,太难了,宋朝的战略优势他比不了。他就试探着跟宋朝求和。这时候宋、辽、夏三边关系又有新变化了。

李元昊跟辽国是“甥舅关系”,想着靠辽国抗宋朝;辽国却拿宋夏对立当筹码,跟宋朝讨价还价,甚至牺牲西夏利益换好处,李元昊可不乐意了。

1044年,辽夏为抢部落人口闹掰,辽国让西夏还人,李元昊不干。加上李元昊跟兴平公主夫妻不和,公主早死,辽夏联盟彻底散了。

辽兴宗想收拾西夏,调了几十万大军压到西南边境。李元昊觉得孤立无援,赶紧跟宋朝讲和。跟辽国求和不成,李元昊就装怂,辽军大举入侵,结果北路军萧惠部在贺兰山北被西夏干挺了。李元昊又回头把人困马乏的辽军主力在河曲揍了一顿,抓了辽国驸马萧胡睹等几十个大臣,辽兴宗自己都“单骑突出,差点没跑掉”(《辽史·罗衣轻传》)。

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-辽-北宋(图1)

打完辽军,李元昊又赶紧找辽国求和,用俘虏换被扣的西夏使臣。辽兴宗这时候没力气打了,只好先答应,辽夏冲突暂时停了。

辽军回去后,辽兴宗立马把云州(今山西大同)升成西京,加强西部军事,想着以后找回面子。

1049年,辽兴宗趁李元昊死了,小儿子李谅祚刚上台,又分三路大军亲征。结果北路军小赚,南路中路又被打回来。1054年,辽夏再次议和。

辽国两次打西夏,基本都是先赢后输,或者小胜大败。但西夏的实力毕竟比不过辽国,光辽国的军事威慑就够西夏喝一壶的。辽国看重的是对西夏的霸权,让宋朝觉得西夏在辽国面前服服帖帖,好借着宋夏矛盾自己捞好处。

所以尽管辽国打西夏没占便宜,在宋、辽、夏三方博弈里,它反而赚得最多。这一下,辽夏、辽宋、宋夏的关系都稳住了,辽、宋、夏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么形成了。


上一篇: 宋朝为何不和西夏联合对抗辽国-宋辽夏三国鼎立 (宋朝为何不和亲) 下一篇:成吉思汗为何要让李安全进献公主-攻打西夏撤兵时 (成吉思汗为何选择窝阔台作为继承人?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