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清朝为何始终严禁汉女入宫-真相是什么 (清朝为何始终不灭亡)

清朝为何始终严禁汉女入宫你知道吗?不知道没关系,趣历史小编告诉你,稍微了解一点清史的读者都知道,有清一代,满汉之分贯穿始终,清室保持着它所谓的血统纯正,可是清室和满族八旗一入关,一面对汉人进行残酷的镇...

admin

清朝为啥始终不让汉女进宫?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。

要说清朝,满汉这事儿贯穿始终,清室一直挺在意他们说的“血统纯正”。

可清室和八旗一入关,两面派玩得溜:一面是镇压狠得不行,嘉兴三屠、扬州十日听着都让人心里发紧,还有那句“清风不识字”,不知道掉了多少脑袋;另一面呢,对汉文化又迷得不行,清朝皇帝个个都是卷王,早上四点半就起来背书,一年到头休不了几天,真·学霸天花板,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少见。

清朝可以说是把汉族的哲学、传统文化全盘接过去了,可偏偏皇帝的后宫,对汉家女子大门紧闭,这事儿细想还真有点说不通。历史上北方民族统治中原的不少,但像清朝这样死活不让汉女进宫的,真没见过。反倒是很多王朝一入中原,对汉女那叫一个热衷,这才更像常态。

清朝为何始终严禁汉女入宫-真相是什么 (清朝为何始终不灭亡)(图1)

多尔衮带着八旗刚安顿好,孝庄皇太后就甩出一道谕旨:“谁要是把缠足女子弄进宫,直接斩!”

其实早在皇太极那会儿,史料就记载过,他读《金世宗本纪》,看到女真人学汉人衣冠,当场就火了,跟王公大臣下令:不许沾染汉人习气。这说明啥?皇太极对汉人的偏见深得很。清朝这三百年,满人学汉文化学得挺欢,可满汉之间的鸿沟,咱们现在真难想象。

满清皇室贵族肯定不娶汉族女子,其实宫里使唤的宫女,也没一个汉女的,紫禁城直接成了汉女的禁地。这才是孝庄太后和清皇室对汉女的真实态度。那他们为啥这么干呢?

首先,满蒙女真本来是北方几个游牧部落凑一块儿的,社会形态还半斤八两,属于半奴隶制。中原文化两千年前就讲究“有教无类”,政治上也早有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的说法。满族能赢,其实是明王朝自己烂到根儿了,准确说,明王朝也不是女真推倒的,李自成先动手了,还有很多人没注意,那几年政权交替的时候,正闹着一场大瘟疫呢。所以满清对中原的统治,说白了就是低级文明管高级文明。越是色厉内荏,越是一点不让步,本质上就是不自信。这种不自信到了上位者身上,就变成对对方的鄙夷和傲慢了。

清兵入关那会儿,出了不少惨事,比如前面说的汉人反抗导致的屠杀。文化上没法让你服,那就消灭你的肉体,强硬劲儿底下,其实是简单粗暴,还是不自信。

其次,就是保住所谓“贵族血统纯正”。

赢了的一方总爱强调自己权力是天授的,自己族群高贵,就有了“血统纯正”这事儿。不光清朝,人类社会自古都这样,就算今天,好多国家还有爵位,就是这玩意儿留下的。如果让汉女进宫,生下孩子,血统不就“污染”了?列祖列宗没法交代,活着的“纯种”们也接受不了。当然,清室不懂血缘越远后代越优,这是现在基因学说的,结果同光宣三代皇帝,一个能生孩子的都没有,为啥?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统太“纯正”了,遗传基因越来越差,最后清王朝直接绝后了。

最后,满族对汉族女人裹脚这事儿,深恶痛绝。

跟汉人眼里“性感异常”的三寸金莲,还有那种弱柳扶风的“莲步轻移”不一样,满族人真看不上这种病态。北方游牧民族,女人也得骑马,哪能像农耕民族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?种田不行,打仗更不行,所有费力的活儿都让女子靠边站。汉女嘛,也就绣绣花、生生孩子,在那个农耕社会,女人就是家族财产,除了纺线织布生娃,最好像栓牲口一样圈家里。裹成小小金莲,就是最好的办法。

清朝为何始终严禁汉女入宫-真相是什么 (清朝为何始终不灭亡)(图1)

所以啊,这些现象都是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决定的。其实满清入关后,他们贵族也好,高人一等也罢,饮食生活习惯对汉人的影响特别小,倒是咱们汉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,把满清八旗给折服了。入了关,不用放牧也不用骑马,自己就融入农耕社会了,满清贵族的小姐渐渐也不抛头露面了,慢慢矜持起来,在草原上那点本事也没地儿使了,还不是捡起绣花针?一举一动渐渐跟汉女似的,温婉含蓄的。

比如曹雪芹家就是旗人里的内务府包衣,他写的《红楼梦》里贾府,其实就是曹家。贾府小姐们不裹脚,也得经过内务府选宫女、秀女的程序。你要是问贾府养小姐,他们自己不说是旗人,谁会怀疑她们跟汉人有啥本质区别?

不过话说回来,满族反对女性裹脚,觉得这是恶习,孝庄发那道谕旨时,“缠足”第一个就被拎出来,可见多讨厌。这事儿确实挺先进的,必须得肯定。


上一篇: 清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-最后被斩首-金圣叹 (清朝著名的文字狱) 下一篇:蒙古为何能和南宋僵持半个世纪-蒙古扩张时横扫周边邻国 (蒙古为何能和中国打仗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