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永乐迁都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(永乐迁都北京是对是错)

永乐迁都又称明成祖迁都北平,是指明成祖朱棣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往北平,是具有中国历史重大意义的事件,其对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造成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,迁都北平,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,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...

admin

永乐迁都,说白了就是明成祖朱棣把明朝首都从南京挪到了北平,这事儿在中国历史上挺关键的,影响一直拉到现在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都沾边。

自打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,北京一带差不多430年没在汉族政权手里攥着了;后来靖康之变,整个华北更是快250年由异族统治。永乐迁都后,北京及周边成了明朝的核心地盘,汉族对华北的控制,那叫一个前所未有。

永乐迁都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(永乐迁都北京是对是错)(图1)

支持迁都的人觉得,首都离长城近,中央管军队、调兵打敌人方便多了。朱棣自己就常以北京为基地,五次北伐北元残兵,这军事指挥优势,后方的南京比不了。而且天子守国门的气势,加上皇宫和先帝陵都在前线,朝廷上下遇到危机时,抵抗的决心更足。比如土木堡之变,明军被打惨、皇帝被抓了,明朝也没学西晋、北宋那样放弃北方,硬是组织了北京保卫战。

不过反对的人也有道理。一方面,迁都北京给明朝的钱袋子压得够呛,另一方面,北京地位突然拔高,整个北方防线都往它这儿收缩,反倒把明太祖时边防的均衡配置给打乱了。明宣宗后来放弃开平等三卫,长城外明军再没据点,北京的两翼就暴露了,战略纵深也没了,京师长期被外敌盯着,这后来也是明中期鞑靼在大漠、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政治和军事这事儿,其实挺有意思。大都陷落、元朝灭亡快半个世纪后,全国政治中心又回到了北方。之前燕云十六州丢了快500年,华北被异族统治也快250年,成祖迁都后,北平成了核心,汉族对华北的控制,真是没话说了。

支持的人还提了个点:建文帝那会儿,身边多是江南人士,朱棣上台后,在南京杀了不少人,怕结怨太深,影响自己坐稳皇位。所以回他发迹的北平,可能更稳当。

永乐迁都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(永乐迁都北京是对是错)(图1)

反对边防那套说法,前面提了财政和边防配置,还有一点就是战略纵深丢了,这直接导致京师老是被威胁,也为后来的麻烦埋了伏笔。

经济方面,明朝刚那会儿,华北可比江南穷多了。建北平城,让北方的生产、人口恢复得挺快。但问题是,首都这地方消费太大,东西得靠大运河从江南运过来。所以明清两朝,漕运这事儿太重要了,运河沿上的扬州、临清、沧州这些市镇,跟着漕运发达起来,北方经济也慢慢缓过来了。

不过反对的人觉得,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离得太远,给明朝、清朝都添了不少不必要的负担。而且大运河是京师的命根子,漕运从单纯赚钱的事儿,变成了带政治色彩的事儿。运河一发大水,官家只顾保漕运,边上百姓的安危,往往就顾不上了。


上一篇: 后来直接不上朝-明朝奇葩皇帝朱厚熜-刚开始励精图治 (后来直接不上学的成语) 下一篇:长期抵抗后金的明朝将领-赵率教最后什么结局 (长期抵抗力差后果会怎样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