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

说到朱棣,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?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,关于朱元璋与朱棣,今人往往将眼光放在他们狠辣手段上,而忽略了他们的历史功绩,放大三分过,忽略七分功,当然,本文不是为朱元璋与朱...

admin
说到朱棣,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啥?是迁都北京,还是郑和下西洋?现在一提朱元璋、朱棣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手段狠辣,好像他们干的全是坏事似的,其实他们的功绩被咱们给忽略得差不多了,放大了三分过错,七分功劳都没怎么提。当然,今天不是给他们俩翻案,就是想聊聊他们各自搞出的一个军事奇迹,朱元璋那个大家都知道,朱棣的这个,可能就没几个人听说了。 咱们都知道,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打天下,基本都是从北往南打,南边想统一北边,太难了。朱元璋倒好,他搞了个反的,第一次实现了从南往北平天下,这算个大奇迹。1356年,朱元璋拿下南京,就在这儿扎了根。他听了朱升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建议,闷声发展了十几年,把陈友谅、张士诚那些对手一个个干掉,先把江南统一了。按老规矩,南边政权最后都会被北边收拾掉,南北朝的宋齐梁陈,五代十国那些南方势力,甚至北边统一了,对南边能“传檄而定”——发个文书就平了。但朱元璋统一江南后,立马发了个《谕中原檄》,喊出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”的口号,然后派徐达、常遇春带25万大军北伐。这队伍跟开了挂似的,几个月就扫平了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,硬是从南边打到了北边,把历史规律给破了。 为啥“北平南”容易,“南平北”难?大概有四个原因:一是北方地势高,从北往南打,跟下坡似的,从南往北打,得爬坡;二是北方冷,南方暖,从冷到暖适应快,从暖到冷,人容易扛不住;三是南船北马,北方可以练水军,南方想养骑兵太难了;四是北方气候苦,人练得彪悍,南方气候舒服,人可能就差点闯劲儿。朱元璋能把这些困难全克服了,还基本没犯啥错,最后真打成了,这能不算奇迹吗? 朱元璋这个“以南平北”,现在大家都知道,但朱棣搞出来的另一个军事奇迹,知道的就不多了。朱允炆一当上皇帝,就开始削藩,在北平周围和城里都布了自己的人,准备拿燕王开刀。朱元璋当时规定,每个亲王都有点“护卫”军,少的几千,多的上万,九个塞王(辽、宁、燕、谷、代、晋、秦、庆、肃)因为要防着蒙古,兵力更多。比如北平的燕王朱棣,手底下有10万兵,大宁的宁王朱权,“带甲八万,革车六千”。但亲王不能插手地方事,除非有急事。反观朱允炆,手里攥着百万大军,还能名正言顺地管北平的事,在北平周边和城里都安排了自己的人,比如派张昺当北平布政使,谢贵、张信当都指挥使,又让宋忠、徐凯、耿瓛在开平、临清、山海关屯兵,还把北平原来归燕王管的军队调走了。这么一算,朱棣最多能藏几万兵,北平城里还有朝廷的人,外面又被围得死死的,连块安稳的地盘都没有,怎么看都是必输的局啊。 1399年,朱棣不干了,起兵反抗朝廷,这就是后来的“靖难之役”。他先干成了三件事。第一,朱元璋在《皇明祖训》里写过:“朝里没好官,有奸臣,就得起兵清君侧。”朱棣就拿这个当理由,说齐泰、黄子澄是奸臣,得除掉,把自己的行动叫“靖难”——平定祸乱。他喊的口号是“清君侧,靖国难”。朱允炆削藩,朱棣这个口号正好戳中了其他藩王的心窝子,大家虽然没明着站他,但都偏向他。第二,朱棣起兵后,先收拾了北平城里的朱允炆的人,然后打周边。北边那些将领好多都是他以前的部下,所以要么被打败,要么被招降,北平周围被他平了,总算有了点喘气的空间。第三,大宁的宁王朱权兵多将广,还在朱棣后面,朱棣怕他倒向朱允炆。于是他几乎一个人跑到大宁,装作走投无路来求救。朱棣这演技,奥斯卡欠他小金人,朱权一点没防备。结果朱棣突然带兵冲进去,把朱权给控制了,不光后顾之忧没了,还得了朱权好几万精兵。 顶住朝廷几波猛攻后,朱棣直接带兵往南打,一路赢,最后打败了百万大军,跟坐火箭似的(看下图),1402年打到南京,朱允炆要么自焚要么跑了,朱棣自己当了皇帝。 用一块小地方,四年时间打下整个天下,朱棣这操作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他打赢靖难之役,固然朱允炆这个对手有点“帮倒忙”,但以弱打强,用一隅之地挑战整个天下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,心脏得够大,还不能犯大错,在乱麻一样的局面里找出条生路。所以不管朱棣这人咋样,单说这个奇迹,就够让人佩服的。 有人可能会说,清朝不也是从一隅之地打下的天下吗?其实这说法不太对。首先,清军入关前就已经建国了;其次,他们控制的区域不能算“区区一隅”;再说了,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军入关,时间跨度老长了,而且他们一直想着自立为王,还联合了蒙古、部分汉人。要说清朝是“一隅之地夺天下”,那刘邦、李渊(唐朝建立后六年统一)、赵匡胤、朱元璋,不都是从一隅之地起来的?这说法太笼统了。

说到朱棣,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啥?是迁都北京,还是郑和下西洋?现在一提朱元璋、朱棣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手段狠辣,好像他们干的全是坏事似的,其实他们的功绩被咱们给忽略得差不多了,放大了三分过错,七分功劳都没怎么提。当然,今天不是给他们俩翻案,就是想聊聊他们各自搞出的一个军事奇迹,朱元璋那个大家都知道,朱棣的这个,可能就没几个人听说了。

咱们都知道,历史上大一统王朝打天下,基本都是从北往南打,南边想统一北边,太难了。朱元璋倒好,他搞了个反的,第一次实现了从南往北平天下,这算个大奇迹。1356年,朱元璋拿下南京,就在这儿扎了根。他听了朱升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建议,闷声发展了十几年,把陈友谅、张士诚那些对手一个个干掉,先把江南统一了。按老规矩,南边政权最后都会被北边收拾掉,南北朝的宋齐梁陈,五代十国那些南方势力,甚至北边统一了,对南边能“传檄而定”——发个文书就平了。但朱元璋统一江南后,立马发了个《谕中原檄》,喊出“驱逐胡虏,恢复中华,立纲陈纪,救济斯民”的口号,然后派徐达、常遇春带25万大军北伐。这队伍跟开了挂似的,几个月就扫平了山东、河南、陕西、河北,硬是从南边打到了北边,把历史规律给破了。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(图1)

为啥“北平南”容易,“南平北”难?大概有四个原因:一是北方地势高,从北往南打,跟下坡似的,从南往北打,得爬坡;二是北方冷,南方暖,从冷到暖适应快,从暖到冷,人容易扛不住;三是南船北马,北方可以练水军,南方想养骑兵太难了;四是北方气候苦,人练得彪悍,南方气候舒服,人可能就差点闯劲儿。朱元璋能把这些困难全克服了,还基本没犯啥错,最后真打成了,这能不算奇迹吗?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(图1)

朱元璋这个“以南平北”,现在大家都知道,但朱棣搞出来的另一个军事奇迹,知道的就不多了。朱允炆一当上皇帝,就开始削藩,在北平周围和城里都布了自己的人,准备拿燕王开刀。朱元璋当时规定,每个亲王都有点“护卫”军,少的几千,多的上万,九个塞王(辽、宁、燕、谷、代、晋、秦、庆、肃)因为要防着蒙古,兵力更多。比如北平的燕王朱棣,手底下有10万兵,大宁的宁王朱权,“带甲八万,革车六千”。但亲王不能插手地方事,除非有急事。反观朱允炆,手里攥着百万大军,还能名正言顺地管北平的事,在北平周边和城里都安排了自己的人,比如派张昺当北平布政使,谢贵、张信当都指挥使,又让宋忠、徐凯、耿瓛在开平、临清、山海关屯兵,还把北平原来归燕王管的军队调走了。这么一算,朱棣最多能藏几万兵,北平城里还有朝廷的人,外面又被围得死死的,连块安稳的地盘都没有,怎么看都是必输的局啊。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(图1)

1399年,朱棣不干了,起兵反抗朝廷,这就是后来的“靖难之役”。他先干成了三件事。第一,朱元璋在《皇明祖训》里写过:“朝里没好官,有奸臣,就得起兵清君侧。”朱棣就拿这个当理由,说齐泰、黄子澄是奸臣,得除掉,把自己的行动叫“靖难”——平定祸乱。他喊的口号是“清君侧,靖国难”。朱允炆削藩,朱棣这个口号正好戳中了其他藩王的心窝子,大家虽然没明着站他,但都偏向他。第二,朱棣起兵后,先收拾了北平城里的朱允炆的人,然后打周边。北边那些将领好多都是他以前的部下,所以要么被打败,要么被招降,北平周围被他平了,总算有了点喘气的空间。第三,大宁的宁王朱权兵多将广,还在朱棣后面,朱棣怕他倒向朱允炆。于是他几乎一个人跑到大宁,装作走投无路来求救。朱棣这演技,奥斯卡欠他小金人,朱权一点没防备。结果朱棣突然带兵冲进去,把朱权给控制了,不光后顾之忧没了,还得了朱权好几万精兵。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(图1)

顶住朝廷几波猛攻后,朱棣直接带兵往南打,一路赢,最后打败了百万大军,跟坐火箭似的(看下图),1402年打到南京,朱允炆要么自焚要么跑了,朱棣自己当了皇帝。

朱元璋和朱棣-分别创造过什么军事奇迹 (朱元璋和朱棣是什么关系?)(图1)

用一块小地方,四年时间打下整个天下,朱棣这操作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他打赢靖难之役,固然朱允炆这个对手有点“帮倒忙”,但以弱打强,用一隅之地挑战整个天下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,心脏得够大,还不能犯大错,在乱麻一样的局面里找出条生路。所以不管朱棣这人咋样,单说这个奇迹,就够让人佩服的。

有人可能会说,清朝不也是从一隅之地打下的天下吗?其实这说法不太对。首先,清军入关前就已经建国了;其次,他们控制的区域不能算“区区一隅”;再说了,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清军入关,时间跨度老长了,而且他们一直想着自立为王,还联合了蒙古、部分汉人。要说清朝是“一隅之地夺天下”,那刘邦、李渊(唐朝建立后六年统一)、赵匡胤、朱元璋,不都是从一隅之地起来的?这说法太笼统了。


上一篇: 明代藩封制度在初期有什么作用-连朱元璋也不禁感叹 (明朝封藩) 下一篇:朱元璋起兵时身边有24人-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(朱元璋起兵时间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