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之獬最后什么下场-明朝官员提议汉人留辫子 (孙之獬 留辫子)
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,授检讨,迁侍读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,一起看看吧,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,阉党吃香,他便成为阉党成员,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,崇祯元年,公元1628年,魏忠贤倒...
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进士,当过检讨,后来又升了侍读。他做官那会儿,正好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。阉党那时候吃得开,孙之獬也赶紧投靠,跟着混得挺滋润。可崇祯元年(1628年),魏忠贤倒了台,八月朝廷就把他的官给撤了,让他滚回老家待着。

清军入关后,孙之獬立马就投降了,自己带头剃了头留辫子,还换上满人的衣服,带着家人奴仆在山东等着清廷来招安。清廷为了拉拢人心,还真就收了他,让他当了礼部侍郎。
清军刚进北京那会儿,天下还没平定,就允许明朝降臣上朝时还穿原来的汉人衣服。朝廷上分两边站,一边是满人大臣,一边是汉人大臣。后来孙之獬上朝,想着自己剃了头、穿了满装,肯定能站到满人那边去。结果满人大臣觉得自己高人一等,哪能容他,一阵推搡就把他给挤出来了。
他只好又想往汉人那边走,可汉臣们早就恨死他这种谄媚讨好的样子,一个个挤得严严实实,根本不让他插进来。孙之獬夹在中间,进也不是退也不是,狼狈得要死。一气之下,他就上奏折给清朝,说应该让所有汉人都剃发留辫。
多尔衮本来就想彻底征服中原,正好借着这个由头,就采纳了孙之獬的建议。顺治二年(1645年)六月,下了剃发令。清军到哪儿,就限十天之内,“文武军民都得按满人的样子剃发,不服从的军法处置”。命令一下,各地都有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到处转,担子上还挂着“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”的牌子,见一个抓一个,硬是把四周头发剃光,留个金钱鼠尾辫。
剃发本来是满人的老习俗,可汉人几千年来都信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”,觉得剃发是不孝的,“衣冠束发”才是汉人的标志。这一剃发,可把汉人心伤透了,等于把汉人的脸面和最后一点不想当奴隶的心思都给剃没了。于是大家纷纷反抗,反剃发的斗争一下子就起来了。
顺治三年秋天,山东闹起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,孙之獬正好穿着官衣回乡显摆。农民军攻进淄川把他抓住了,五花大绑在街上示众。大伙儿在他身上扎满针眼,插上头发,算是惩罚他给清朝献媚、首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,然后砍了头,尸体扔在大街上晒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