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当初柴荣晚死几年-赵匡胤是否还会发动陈桥兵变 (如果柴荣没有驾崩赵匡胤敢篡位吗)
公元960年,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了兵变,七岁的周恭帝被迫退位,后周就此被大宋所取代,但是在一年前,赵匡胤还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将领,在柴荣病重的时候还乞求上天保佑他的皇帝,可是为何在柴荣逝去仅仅一年,赵匡...
公元960年,陈桥驿那边,赵匡胤搞了个兵变,七岁的周恭帝只能乖乖退位,后周就这么让大宋给取代了。可你猜怎么着?就在一年前,赵匡胤还是个对皇帝死心塌地的将领呢,柴荣病重的时候,他还跑去求老天保佑他的皇帝,结果柴荣这才走了一年,赵匡胤就急着称帝了?要是柴荣晚死几年,还有后来的赵宋吗?说这个之前,咱先聊聊被赵匡胤顶掉的后周。

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,一开始就是个低级兵校,后来投奔了后汉,靠着打仗勇猛,没多久就混成了高级将领,手底下握着兵,结果皇帝开始猜忌他,身边还有人撺掇,把郭威全家都给杀了。郭威一听这消息,火冒三丈,直接带兵杀回了都城。仇人是报了,手里也有了废立皇帝的大权,本想自己当皇帝,又怕名不正言不顺,就先立了个小皇帝。没过多久,京城里传契丹要打过来,郭威就带兵往北走,大军走到半道儿,突然停住不走了,将士们非得让郭威当皇帝,还七手八脚给他披了面黄旗子,接着郭威又杀回都城,正式称帝,建立了后周。
郭威当年干的这些事,赵匡胤可都看在眼里。要说赵匡胤,是真没啥新意,十年后,他直接抄了郭威的剧本,把这戏又演了一遍,建了大宋。郭威建了后周没几年就挂了,夺天下前,他家人让后汉皇帝杀光了,就养子柴荣和他自己在外面带兵逃过一劫,所以皇位只能传给柴荣,好在柴荣这人挺靠谱,比郭威还能干,励精图治的。
柴荣征南唐,打契丹,当皇帝才五年,后周的疆域就扩大了好几倍。不光如此,他还搞了不少改革,经济文化搞得红红火火,后来的人都管柴荣叫“五代第一明君”。这么说吧,赵匡胤的宋朝,不光疆域继承了后周,治国方法也是跟着后周学的,踩着后周的肩膀,大宋几乎没费多大劲就统一了全国。
后来好多人都在琢磨:要是柴荣不英年早逝,再给他十年时间,能不能统一全国?赵匡胤还敢不敢在他死后兵变?咱先看看赵匡胤敢搞兵变的两大依仗:
1、军权在手
郭威自己当年起兵造反后,就琢磨:为啥中原王朝都这么短命?能传三代的都算久的了。他觉得这些王朝短命,就是因为武将权力太大,看皇帝不顺眼就造反取而代之,所以郭威当皇帝后,一直琢磨着怎么削弱武将的权力。
郭威死后,柴荣也想把武将权力压一压,可后周刚建立,四周都是敌人,这时候削弱军权,不是自找麻烦嘛,柴荣只能靠那些将军手里的兵。这种情况下,柴荣也没得选。高平那一仗,赵匡胤露了一手,立了大功,才得到柴荣的信任,开始在禁军里慢慢培植自己的势力。
2、主少国疑,人心惶惶
柴荣最头疼的,就是身后事怎么安排。五代那会儿乱糟糟的,就没见过小皇帝能稳住江山的。威胁不光是外面的敌人盯着,国内那些将军也不安分,除了赵匡胤,郭威的女婿张永德、外甥李重进,都盯着皇位呢。
主少国疑,人心惶惶。所以孙策不传儿子传弟弟,司马师不传亲儿子传弟弟,赵匡胤后来一直让赵光义当实际储君,等自己儿子长大了,赵光义势力已经大了,想换也换不了,也是这个理儿。郭荣病重后,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,费尽心思想着打压张永德、李重进,反倒让和郭威八竿子打不着的赵匡胤轻易得了天下,这眼光和气度,真不如他养父郭威。
可要是老天能给柴荣十年时间,那可就不一样了。首先这十年,就算柴荣没统一全国,但大局也基本稳了,他有的是时间收拾那些可能威胁到儿子的大将,比如张永德、李重进,还有赵匡胤这些。柴荣多活十年,小皇帝也长大了,主少国疑的情况就没了,就算这儿子没他爹那么厉害,守成是没问题的。
可惜历史没如果啊。宋朝那三百年,商品经济搞得挺火,市民文化也热闹,跟以前各朝都不一样,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,古代史上最繁华的汴京城,其实都是周世宗郭荣这个从小贩当上皇帝的人打下的底子。郭威、柴荣、赵匡胤,这仨其实是一脉相承的。折腾了快半个世纪,终于在唐朝的废墟上,又建起个汉人王朝,结束了那几十年打打杀杀、老百姓饿肚子的乱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