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却说他侠肝义胆充满侠义-赵匡胤虽贵为一国之君 (为何是他)
说起侠客,你脑海中的形象和概念是什么样的?这个形象是不是跟皇帝二字相去甚远?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,他虽贵为一国之君,却侠肝义胆充满侠义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侠客皇帝赵...
说起侠客,你脑子里蹦出的形象是不是跟皇帝八竿子打不着?但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,贵为一国之君,骨子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侠客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,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叫“侠客”的皇帝,而且是侠之大者里的“大者”。
对,就是赵匡胤!宋朝开国皇帝,中国历史上唯一能称“侠客”的皇帝,真正的“侠之大者”,还是大者里的“大者”。
那什么样的人算侠客?按咱们平时看的武侠小说和民间故事里,侠客得会武功、讲正气,该出手时就出手,还得有义气、有胆量,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儿。赵匡胤?这几条他全占了。

民间传了一千多年的侠客,关羽绝对排第一,信义忠诚,后来都成神了。当代受金庸影响,最让人佩服的该是《天龙八部》的萧峰,一身正气,为了辽宋百姓连命都不要。我一直觉得,赵匡胤这俩优点都有——人格像关羽,武功像萧峰,简直绝了。
要说武功,赵匡胤可是武术世家出身,从小练就一身好本事,还自创了《太祖长拳》和《太祖棒法》,当年靠这个横行天下,基本没遇过对手。官方史书《宋史》都夸他“容貌雄伟,器度豁如”,骑马射箭没人比得上。有次他驯一匹烈马,连缰绳马鞍都不用,直接光背骑上去。那马发疯似的狂奔,把他脑袋撞城门门楣上,结果?毫发无损!追上马又一跃而上,给驯服了。这功夫,绝了!

五代末年,赵匡胤的武功在军中也是数一数二,跟关羽在三国时差不多,两军阵前跟敌将打,往往一个回合就解决,跟关公温酒斩华雄有一拼。萧峰就更不用说了,降龙掌一出,敌人全得趴下。有意思的是,萧峰在聚贤庄使的拳法,正是赵匡胤创的《太祖长拳》,什么“千里横行”“冲阵斩将”,听着就特有宋太祖那股劲儿。这么说吧,萧峰武功再高,赵匡胤当他师父都够格(当然啦,历史和小说混着说有点扯,但真这么觉得)。
说正气,仨人都不差。关羽是正义化身,全国到处都是关帝庙;萧峰为了和平不惜自杀,够侠义。赵匡胤也一样,没当将军前,他就是个行走江湖的侠客,拔刀相助、除暴安良的事儿,干得比关羽、萧峰还多。现在民间还有很多故事和戏曲讲他的侠义,比如《赵匡胤千里送京娘》,救了个素不相识的姑娘,步行千里送回家,跟关二哥千里送皇嫂简直一模一样。这“英雄救美”的经典,赵匡胤算一个,侠义劲儿,谁不佩服?

勇气方面,三人也半斤八两。关羽单刀赴会,萧峰独斗三大高手,赵匡胤不管是江湖上还是战场上,永远一马当先,从不退缩,这侠客的胆量,他一点不缺。
义气就更不用说了。关羽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,一辈子不辜负;萧峰也跟段誉虚竹拜了把子。赵匡胤也跟不少英雄好汉结拜,靠着这些人打下江山。当了皇帝后,为了国家安定,也怕兄弟们反目,就在酒桌上把将领们的兵权给卸了,还给了他们名利,让他们安享晚年。不像朱元璋那样杀功臣,这“杯酒释兵权”,到现在还被夸呢。
不过有人说赵匡胤“陈桥兵变”不地道,但我觉得这事儿可能不是他干的。他手下那些将领,大多跟他亲如兄弟,还有他亲弟弟赵光义(后来的宋太宗)。毕竟抢别人自己当皇帝,这霸道劲儿,实在不像赵匡胤的脾气,对他也没啥好处。

唐朝灭亡到陈桥兵变前五十年,中国换了八个皇帝,都是手下把领导推上去,自己跟着升官发财,抢完就跑,不管新皇帝死活。这种事赵匡胤能不怕?他后来“杯酒释兵权”时不还说晚上睡不好,怕被手下踢掉吗?所以啊,虽然五代时这种事司空见惯,但我觉得赵匡胤肯定不认同。可黄袍已经加身了,由不得他,谋反的事实摆在那儿,不干就得死,只能硬着头皮当皇帝了。
可敬的是,赵匡胤虽然是个武夫,国家安定后却立刻偃武修文,重用文臣,结束了唐末近百年的战乱。宋朝的经济文化水平不输汉唐,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的四分之三,百姓安居乐业,宋词跟唐诗齐名。他这侠客能有这么大成就,真是登峰造极,“侠之大者”里的“大者”非他莫属。
不过啊,侠客式的英雄,好像都逃不开悲剧结局。关羽败走麦城,萧峰折箭断崖,赵匡胤也一样,“烛影斧声”中突然离世,到现在还是个谜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