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宋朝百姓的夜市究竟有多热闹-揭秘 (宋朝有几百年的历史)
在炎炎夏日,人们都惧怕酷暑,待到傍晚的时候,空气中的燥热感也逐渐减弱,这个时候人们总会约上几个伙伴去烧烤,摊上吹着晚风,喝着啤酒,把酒言欢,大家在这种炎热的夏天,一边吃着烧烤,一边喝上一杯冰镇啤酒,那...
夏天晚上热得睡不着,约上朋友撸串喝啤酒,吹着晚风,一天的烦躁都没了。现在咱们夜生活多丰富啊,唱歌、聚餐、刷剧啥都有。但你猜古代人晚上干啥?物资匮乏那会儿,他们的夜生活可比咱们想象中有意思多了——当然,也不是所有朝代都行。
宋朝之前,普通人基本没啥夜生活,为啥?因为有宵禁!差不多晚上9点就得回家,这会儿叫“人定”,字面意思就是该老实睡觉了。要是睡不着,也只能在家聊聊天、看看书,敢随便出门?那可是犯法的。宵禁主要是为了防盗、维护治安,尤其战乱年代,管得严着呢。被抓轻则拘留,重则当场处决,恋爱的小情侣晚上偷偷约会?巡逻兵抓到后果不堪设想。三国时候曹操执法多严啊,他亲戚晚上溜达被逮,皇帝想求情都没用,曹操直接处罚,吓得城里再没人敢犯。
不过规矩是规矩,权贵家里晚上照样热闹。南唐有个大臣在家办宴席,画家顾闳中还把场面画下来了——画里枇杷弹奏、舞姬跳舞,达官贵人、三教九流都玩得尽兴。
话说唐朝中后期,经济慢慢好起来,商品经济繁荣,政府也不像以前那么管着老百姓了,夜禁直接废了。扬州成了古代史上第一个晚上能随便溜达的城市,这波操作可以啊!
宋朝可真是个有意思的朝代,不光文化牛,制度也开放。唐朝虽然繁华,但宋朝才是真的在往上走——夜禁没了,还设了台谏制度,百姓能玩,言官能说话。自从夜禁取消,酒楼里热闹得很,晚上想嗨随便去。
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里,宋朝的烟火气扑面而来。不像唐朝那么艳丽,但老百姓忙忙碌碌,商铺客人来来往往。冬天夜市照样开,开封城晚上灯火通明,人挤人,笔记里说“通宵燃油,熏得蚊子都不敢呆”,这繁华劲儿,绝了!
宋朝的美食现在说起来都流口水!要是有综艺,“舌尖上的大宋”肯定爆火。那时候“五星级酒店”有72家,小吃多到数不清,关键是——还有外卖!美国杂志1998年评“过去1000年影响人类的大事”,第56条就是“宋朝出现小吃和外卖小哥”,这跑腿服务,可不就是美团的祖师爷嘛!

说到宋朝美食,不得不提樊楼,妥妥的“五星级”,服务设施一流,古装剧里经常出现,知名度拉满。夜市上美食更多,逛累了随便找家摊位坐下吃点喝点,条件好点还能去酒楼。菜单五花八门,听着就让人食指大动。
夜市上的“大排档”,20文钱就能吃一顿,相当于现在十来块,性价比超高!而且营业到凌晨,这幸福生活,也就宋朝有了。晚上逛酒楼还能听音乐看舞蹈,跟现在去酒吧听演唱会一样,皇帝宫里宴请大臣,百姓民间跟朋友聚会,这会享受的!

夜生活丰富,娱乐也不能少。宋朝能听故事、谈经论道、看杂技,勾栏瓦舍能装几千人,跟现在小型演唱会似的。宋朝人对勾栏瓦舍的痴迷,就跟现代人追星一样,思维多开放?说书人一张嘴说尽世道,朝廷言官口若悬河,科举都讲究经世致用。
汴京娱乐圈这么火,八卦新闻也少不了。勾栏瓦舍里随时能听到“谁看上名妓了”“谁把歌姬收入府中”之类的八卦。夜生活不光吃喝玩乐,还形成了独特的文化,茶楼酒馆、勾栏瓦舍,连算命卜卦都成了标配。走在夜市,说不定就有算命先生抓着你袖子:“年轻人你面色红润,面泛桃花,桃花运来了可别错过!”当然是为了招揽生意,但谁不爱听好话呢?说不定真能在夜市遇到心动的人,宋朝小姑娘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她们也能尽情享受夜生活,找中意的人。
每年上元灯节,大家闺秀聚在一起猜灯谜,灯谜都是才子出的。俩人看对眼了,那可是美谈。宋朝的消费群体也扩大了,勾栏瓦舍里专门说书的艺术家,几乎不干农活,靠说书为生,这行业多新鲜!老百姓多了娱乐方式,文学艺术水平也跟着提高了,毕竟大家有需求嘛。
反观唐朝,城市布局都透着重农抑商的味儿,北宋倒好,不再硬管市民。市场白天开,少赚多少?宋朝夜间经济一火,收入蹭蹭涨,朝廷收服务业的税,居然占了年收入的1/4!所以总说唐朝繁盛、宋朝积贫积弱,其实不对,夜市繁荣就是宋朝富强的表现。
宋朝这热闹的夜生活持续了300年,结果元朝一来,宵禁又回来了,明清也跟着学,古人的好日子又沉寂了,真可惜。放眼当时,全世界也就宋朝能做到晚上灯火通明,经济实力直线上升,看来市场对国家多重要,现在咱们也能借鉴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