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国首相 (英国首相历任名单)
查尔斯·格雷,第二代格雷伯爵,KG,PC,CharlesGrey,2ndEarlGrey,1764年3月13日,1845年7月17日,,英国辉格党政治家,曾任英国首相,他于1806年至1807年期间以...
查尔斯·格雷,就是后来的第二代格雷伯爵,1764年出生,1845年走的,英国辉格党的政治人物,还当过英国首相。1806到1807年那会儿,他叫霍威克子爵。
1786年,22岁的格雷就进了下议院,第二年2月27日发了言。没多久,他进了个委员会,跟着议会一起弹劾华伦·黑斯廷斯。在议会里,格雷没待多久就混进了辉格党圈子,成了查尔斯·詹姆斯·福克斯、理查·布林斯里·谢里敦和威尔士亲王的支持者,很快就被辉格党重用,成了党内大佬,跟小皮特对着干。
1788年底,乔治三世精神出了问题,他儿子威尔士亲王差点能当摄政王,要是成了,辉格党就能组阁。结果乔治三世精神又好了,辉格党的希望泡汤了,党内还闹矛盾。当时查尔斯·詹姆斯·福克斯和埃德蒙·伯克闹掰了,1791年彻底决裂。格雷选了跟着福克斯,还下决心要改革议会。他1793年5月第一次提改革国会的动议,虽然被否了,但没动摇他。
早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,格雷和其他年轻辉格党贵族搞了个“人民之友协会”,鼓吹议会改革。后来英法开战,这个协会让辉格党内部矛盾更厉害了。福克斯又亲法,他和他的支持者就被孤立了。1797年,格雷又提改革国会,结果被大比分否决,福克斯辉格党人才明白,英法打仗时提改革议会没用,好多人都不在议会露面了。格雷动议失败后,有两年没在下议院发言,后来讨论爱尔兰合并的事,他才又开口。
格雷本来反对《联合法案》,觉得英国应该对爱尔兰更宽松点,别歧视天主教徒。但《联合法案》1800年还是通过了,1801年1月1日,爱尔兰和大不列颠合并成联合王国。这时候格雷很少管议会事了,主要待在诺森伯兰郡的家里,不去议会就借口说从霍威克堂到伦敦要花四天。而且格雷的政治态度也软了,比如1803年英国决定跟法国重新开战,格雷的批评就比福克斯温和多了。
1806年,格雷他爹被封为“格雷伯爵”,他也跟着成了“霍威克子爵”。这会儿他加入了福克斯辉格党人、格伦维尔派和阿丁顿组的那“贤能内阁”,当第一海军大臣。同年年底福克斯死了,他接了外务大臣兼下议院领袖。任内他搞废了奴隶贸易法案,后来又想搞法案让天主教徒能在军队和海军当最高级别的官,结果乔治三世使劲反对,让他撤回动议,还保证以后再也不帮天主教徒了。辉格党人都对乔治三世的行动生气,“贤能内阁”1807年就垮了。格雷这时候对政务也没兴趣了,还丢了选区的下院议席,换个选区才拿回来。
同年年底,他爹死了,格雷成了“格雷伯爵”,进了上议院。因为“贤能内阁”那档子事,他对当官烦了,之后的23年就在上院当反对党议员。
1809年10月,斯宾塞·珀西瓦尔当首相,组阁时想拉格雷。格雷觉得内阁里给辉格党的职位太少,而且乔治三世还在,不可能搞天主教解放,就拒绝了。1811年,乔治三世精神失常,威尔士亲王开始摄政,谈组阁的事;1812年5月,斯宾塞·珀西瓦尔被刺,辉格党有机会组阁。但格雷和格伦维尔勋爵都觉得,没完全的权力就不组阁。而且格雷怕组阁后要跟坎宁共事,特别抗拒(之前波特兰公爵组阁时,跟国王保证不搞亲天主教政策,坎宁被认为亲天主教,却答应当外务大臣,格雷觉得这不能忍)。
辉格党不组阁,摄政王只能让托利党的利物浦勋爵组阁。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了,英国经济没起色,社会还不太平,利物浦勋爵1817年就想废除人身保护令。格雷反对,格伦维尔勋爵却支持,两人闹掰了,以后再也没合作。1820年,刚当上国王的乔治四世想跟卡罗琳皇后离婚,让利物浦勋爵搞草案,格雷使劲反对,最后政府撤回了草案。乔治四世气坏了,有生之年都不让格雷在政府里当差。
1815到1830年,格雷更像是辉格党的赞助人,而不是领导人。他坚持辉格党政府必须解放天主教,但议会改革可以先等社会共识。他觉得辉格党政府既要开明满足民意,也要顾保守派的利益,保住君主立宪的根本。
直到1830年,乔治四世死了,威廉四世继位。乔治四世死前,天主教解放1829年已经通过了,但这让托利党威灵顿公爵的政府垮了。格雷一下子支持多了,带着辉格党重新上台,开始搞议会改革,见证了《1832年改革法案》通过。
上台后,格雷1831年初第一次提改革法案,被托利党控制的下议院否了,格雷就解散议会提前大选,辉格党控制了下院,法案才过了。但下院过了后,上院又反对。格雷建议威廉四世多封支持改革的人当贵族,威廉没同意。格雷辞职了,威廉四世让威灵顿公爵组阁。可上院否决法案后各地暴动,威灵顿组阁失败,威廉四世只能再让格雷组阁。
格雷上台后,又建议威廉四世多封辉格党人当贵族,好让法案在上院过。这次威廉同意了,还偷偷跟托利党上院议员说,不让法案过后果严重,托利党上院议员就倒戈支持了,1832年6月7日法案御准。但法案过了后,格雷越来越保守,对进一步改革很小心,不少人失望,觉得政府没对教会和国家权限再改。
除了改革争议,格雷还愁郊区农民骚乱。不少穷农民在地方搞小骚乱,烧粮草、杀家畜,还吓唬地主。格雷搞了个特别委员会调查,起诉了1976人,252个被判死刑(后来233个改判终身监禁)。
格雷当首相时还有不少政绩,比如1833年彻底禁了大英帝国的奴隶贸易、废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贸易的专利权,还发了2万英镑各地修学校。
对外事务上,格雷的外相巴麦尊勋爵1831年在伦敦会议上支持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,当永久中立国。1832年又跟法国、俄罗斯一起支持希腊独立。1830年7月法国七月革命,推翻查理十世,立了路易·菲腊,英国觉得这是法国版的“光荣革命”。
1834年5月,议会就《爱尔兰捐税法案》辩论,内阁意见不合,爱德华·史密斯-斯坦利、詹姆士·葛兰姆爵士、里奇蒙公爵和里彭伯爵集体辞职,政府受了大打击。
因为政府总在爱尔兰事上分歧,格雷1834年7月8日向威廉四世辞职,第二天向上院交代。虽然托利党组阁不成,格雷去意已决,选了墨尔本勋爵接任。
辞职后的格雷勋爵退了政坛,隐居过日子,享受家庭。1835年国王想让他复出当首相或外相,他拒绝了。格雷1845年7月17日在诺森伯兰郡的霍威克堂死的,81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