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女子的嫁妆一共几样-其中凳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(古代女子的嫁妆是谁的财产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,古代女子嫁妆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现代社会,女子出嫁有很多讲究,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,其实在古代社会,女子出嫁也是有很多讲究的,今天笔者就结合女子出嫁的嫁妆来...
古代女子出嫁的嫁妆,其实挺有意思的,今天随便聊聊几个常见的。
现在姑娘出嫁,各地风俗都不一样,其实古代也一样,讲究可多了。

就说说嫁妆里的几样东西吧。
拔步床
嫁妆里的硬通货,拔步床肯定得算一个,尤其是大户人家,没个拔步床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嫁妆丰厚。
这东西明代后期才有的,长得像个移动的小房间,分两种类型。很多姑娘就爱这个,觉得嫁了人也有自己的小天地。
明代大家族会找匠人在拔步床上刻特殊花纹,显实力。这种床得提前准备,刻起来费时间,少则五年,多则十多年。
清朝开始,拔步床多用黄花梨木和红木,据说睡这种木头对身体好。
樟木箱
家里有女儿的话,后院一般会提前种棵樟木树苗,等姑娘出嫁,树也长得差不多了,砍了做成樟木箱当嫁妆。
樟木有股香味,箱子也带味,放衣服进去,衣服慢慢就染上香了。而且这木头密实,不招虫不发霉,特别实用。
寓意也好,丝绸放进去,“两箱丝绸”,谐音“两相厮守”,挺吉利。
妆匣
妆匣这东西,姑娘从闺房带到夫家,里面装的可是满满当当的心思。
虽然不大,但出门必备,装个脂粉首饰啥的。上面一般刻着鸳鸯,讨个吉利。用久了带包浆,跟着姑娘去新家,开始新生活。
子孙宝桶
古代没孩子可是大事,不孝啊。以前战乱多,姑娘十三四岁就嫁了,要是年纪大了还没嫁,有些朝代还要受罚呢。
子孙宝桶其实就是三样东西:马桶、脚盆、水桶,日常用的。出嫁那天,娘家兄弟会送到新房里。
状元箱
状元箱汉代就有了,主要是放随身衣物,明代才固定下来样子。
看着简单,但特别实用,大户人家基本都有。寓意也好,希望丈夫教好孩子光耀门楣,妻子照顾好家庭,让丈夫没后顾之忧。
嫁妆嘛,图的就是个吉利,都是祝福。有的家庭嫁妆排十里长队,有的就简简单单几样。
春凳
最后说个有点意思的,春凳,算是嫁妆里的“隐藏款”。
一般放在嫁妆箱子最底下,算是压箱底的宝贝。里面有些男女之事的画,母亲会在出嫁前一天晚上放进去,姑娘洞房当晚用得上。春凳嘛,其实就是这个用途。
嫁妆多少,能看出姑娘在家受不受宠,家里条件怎么样。这些东西背后都有讲究,挺值得了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