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皇帝的大婚礼仪是怎样的-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(大清朝的皇上)
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皇帝的婚礼仪式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,其实皇上虽然有很多后宫,但实际上这些都不算妻子,只有晋升到皇后才相当于是皇帝的老婆,一般来说皇后还在世话是不会...
清朝皇帝的婚礼到底啥样?咱们平时看宫斗剧,好像很少见过皇上大婚的场景,毕竟赐妃一道圣旨就完事儿,但皇后就不一样了,那仪式感拉满!
皇上后宫佳丽三千,但严格说那些都不算“正妻”,只有晋升到皇后才是皇帝的合法老婆。而且皇后在世时,皇上基本不会换人,毕竟这是关乎国本的事儿。那皇帝大婚到底有多隆重?跟赐妃完全不是一个level,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。

不过这皇帝大婚的规矩,一开始也没那么固定。早年间,像清太祖娶叶赫氏,就带着贝勒们迎亲,摆个宴席完事儿,没啥固定流程。清太宗立后时,也只搞了个册立礼,大婚的事儿还没形成规矩。直到顺治八年,清世祖大婚,才算正式定下了皇帝纳后的仪注。
民间嫁娶讲究“六礼”——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但皇帝大婚不一样,不用问名、纳吉、请期,更不可能亲自去迎亲(一般是派使者去),所以最重要的就是“纳采”和“纳征”(皇家叫“大征”)。纳采前一天,皇室得派人祭告天地、社稷、太庙,这是大事儿。当天,太和殿要摆好节案,放上礼品和“文马”(就是毛色漂亮有花纹的马)。大婚的正副使臣在丹墀东等着,由名赞官主持,使臣先三跪九拜,然后上台阶站着。接着宣制官宣读制书,使臣再跪听。宣完制,大学士进去,正式授命正使,然后正副使带着仪仗卫队,从中门出发去皇后娘家。皇后的爸爸得穿朝服,在路边右边跪迎,使臣进了门,后爸和家里子弟都得跪着接礼,礼完了再跪着送使臣出门。纳征礼跟纳采礼差不多,流程基本一样。

大婚前一天,还得再派人祭告一遍。当天,皇上得亲自去太和殿“阅册、宝”(就是册封皇后的凭证),按着立后的规矩册封。使臣带着册、宝从协和门出发去皇后家,皇上自己则回宫。
在大婚使来册封前,皇家的仪仗早就等在皇后宅邸了。使臣一到,皇后爸爸带着家里人穿朝服在门外迎接,皇后自己在院子里等着,妈妈和女眷们也得穿朝服跪在院子里,等使臣进来册封。册封完了,前面有鼓乐仪仗开道,皇后坐凤辇,从中门进中宫,到了太和殿外的台阶,皇后下车进宫。

这时候,皇上带着诸王去中和殿,给皇太后行礼。行完礼,诸王退下,皇上自己去太和殿,请皇后爸爸和家里男人们吃饭,王公百官都陪着。皇太后则去保和殿,请皇后妈妈和女眷们吃饭,公主、福晋、命妇们作陪。
三天后,皇上再去太和殿,接受王公百官的祝贺,然后下诏正式确立皇后身份,还赏赐皇后父母兄弟衣服、东西。
不过以上说的只是顺治八年的流程,后来清代皇帝大婚也不是都这么搞的,规矩一直在变。比如康熙四年大婚,纳采宴就是在皇后府上办的。大概到同治十一年,像“纳采”、“大征”、“发册”、“奉迎”这些程序才基本固定下来,后来没再大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