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传庭-最后还是败给了李自成-曾多次击败李自成等起义军 (孙传庭最后一战)
对孙传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明朝,1368年―1644年,,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王朝,初期建都南京,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,传十六帝,共计276年,明朝初期历经洪武之...
明朝(1368年―1644年),这个王朝大家熟,初期在南京,后来朱棣迁到北京。传了十六代,总共276年。开头有洪武之治、永乐盛世、仁宣之治,国力挺强。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开始走下坡路,后来靠着弘治中兴、万历中兴缓过劲来。但到了后期,明朝不光要应付后金(后来的清朝)的进攻,还得平定李自成起义军。就在内忧外患的时候,1644年李自成打进北京,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,明朝没了。
有意思的是,明朝末年有位名将,好几次把李自成打得够呛。但最后这人还是栽在李自成手里,他战死不到半年,明朝就跟着没了!
要说这位名将,就是大名鼎鼎的孙传庭。孙传庭(1593~1643年),字伯雅,号白谷,山西代县人,明朝末年挺能打的将领。他这人长得精神,脑子也活,万历四十七年(1619年)中进士,刚开始在永城当知县。天启初年进了京城吏部,当验封主事,后来升到稽勋郎中。两年后看魏忠贤掌权不顺眼,直接辞官回家了。魏忠贤那会儿可是权倾朝野,不过崇祯皇帝一上台,魏忠贤和他的党羽就完蛋了。崇祯八年(1635年)秋,孙传庭又被起用,当验封郎中,后来越级升成顺天府府丞。

崇祯九年(1636年)三月,孙传庭主动请缨当陕西巡抚,负责平定起义军。他在榆林拉起一支队伍,叫秦军。那时候洪承畴正在陕北和李自成打,卢象升调走后,起义军闯王高迎祥从湖广跑到陕西,想从汉中打西安。明朝末年有两个闯王,一个是大家熟的李自成,另一个就是高迎祥。
高迎祥带着大军来,孙传庭带着秦军守着,高迎祥打不下来,就想走子午谷偷袭西安。孙传庭早料到他会走这步,就在子午谷的黑水峪等着他,以逸待劳打了四天,高迎祥直接被打垮,被抓后送到京城处死了。他手下李自成接任闯王。后来三国时魏提过子午谷奇谋,诸葛亮没同意,现在看,孙传庭这仗也说明,子午谷真不是好走的路。
崇祯十年(1637年)初,马进忠这些人又跑到陕西,打商州、洛南、蓝田这些地方。孙传庭带着各路明军,用优势兵力接连打了起义军好几个头领,比如圣世王、瓜背王这些,才把关中以南地区稳住。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孙传庭打跑了来支援的马进忠、马光玉,又和洪承畴在潼关南原设伏,差点把李自成包了圆,李自成就带了18个骑兵逃了出来。对这两位闯王,孙传庭可是下了狠手,不仅抓了高迎祥,还差点把李自成也给包了圆。
不过孙传庭刚想一鼓作气灭了李自成,清军突然打进来,崇祯赶紧把洪承畴和孙传庭调回去守北京,李自成就喘过气来了。说实话,明朝灭亡,虽然直接是李自成打进北京,但后金(清朝)那边一直牵制,也是个大原因。两线作战,明军累得够呛,李自成才能缓过来。
崇祯十二年(1639年),孙传庭想见崇祯汇报情况,被杨嗣昌拦着不让见。孙传庭心里窝火,称病辞职。杨嗣昌还不依不饶,说他装病偷懒。崇祯气坏了,把孙传庭贬为平民,还关起来等着判罪。
崇祯十三年(1640年),李自成跑到河南,孙传庭坐牢的这三年,熊文灿、杨嗣昌打起义军输得一塌糊涂,李自成在河南拉起几十万人。很明显,打李自成,孙传庭确实比其他明朝将领强多了。其他人不是败就是拖,让李自成越打越强。
崇祯十五年(1642年)二月,李自成第二次围开封的时候,崇祯把孙传庭从牢里放出来,让他带兵去救开封。后来形势变了,李自成解围开封,杀了汪乔年,孙传庭就改去陕西。他在陕西休了几个月,攒了点家底,崇祯却一个劲儿催他出兵,十月份他就带着新招的兵出发了。虽说新兵,但孙传庭带着他们还是打赢了起义军,这指挥能力确实没得说。结果打扫战利品的时候,起义军主力杀了个回马枪,孙传庭顶不住,兵败如山倒,带着残兵逃回了陕西。
1643年九月十四日,孙传庭和李自成在郏县打了一仗,李自成被打跑了,孙传庭追着打,李自成差点被抓住。后来李自成逃到襄城,孙传庭也跟过去了。这时候倒霉了,大雨下了整整七天,城外露营的将士苦不堪言,路全是泥,粮车走不动,后勤直接断了。

孙传庭没办法,只好带兵回去,结果李自成追着打,两边就干了一仗。李自成倾巢而出,追了一天一夜四百多里,明军死了四万多人,兵器辎重丢了无数,这就是汝州之战。说实话,好多历史学家都觉得,汝州之战和松锦大战一样,都是能决定明朝生死的大决战,明军本来有机会,但最后还是输了。
1643年十月初,李自成打下潼关,总兵白广恩、陈永福投降了他。李自成带着十万大军围攻孙传庭,孙传庭往渭南撤,十月初三,孙传庭战死,51岁。结果崇祯皇帝还觉得他是装死逃跑,连个抚恤都没给。孙传庭阵亡后,起义军占了西安,接着又拿下宁夏、兰州这些地方,正式定国号为大顺。到了1644年,李自成打进北京,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,明朝就这么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