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传庭打仗那么厉害-最后为什么会输给李自成 (孙传庭打过清军吗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,孙传庭和李自成的文章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明朝崇祯十五年,1642,二月,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,焦头烂额的崇祯帝,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,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,扛...
明朝崇祯十五年(1642)二月,李自成农民军围了开封,崇祯帝当时都快愁死了,只能把牢房里的孙传庭给放了出来,让他再当三边总督,硬抗“剿灭李自成”这口大锅。估计这时候崇祯都没想明白:这位前三年被他折腾得半死不活,耳朵都聋了的孙传庭,才是大明真正的救命稻草。

说到明末崇祯那会儿,内忧外患乱成一锅粥,后人老爱聊孙传庭“活捉高迎祥”“打垮李自成”的牛战绩,还有他手里那支能打的“秦兵”。但要说孙传庭更牛的地方,可不是光靠打仗赢——他当时少有的看透了晚明病根,还真动手治了。
崇祯九年,农民军这火势已经烧得挡不住了,陕西巡抚这位置,谁接谁倒霉,都知道是火山口。孙传庭当时还没啥名气,就揣着崇祯给的六万两军饷“坐”上了这位置。六万两军饷?塞牙缝都不够。可孙传庭心里门儿清:大明的病,不差钱。

看孙传庭后来写的奏疏就知道,他早把明朝的毛病摸透了:纯粹是自己“作”。先是崇祯宠臣杨嗣昌那套“十面张网”的“神操作”,老百姓油水都被榨干了,根本玩不转,还白白折腾民力。瞎指挥导致明军“兵不能为”,战斗力弱得“迎击既畏贼锋,合围又苦兵弱”,纯属自己挖坑。
可为啥这些明眼人都看出来的问题,崇祯他们装瞎?怎么“作”还怎么来。因为“作死”还能糊弄一时,真解决问题就得捅马蜂窝。孙传庭这人吧,不爱糊弄,真就上手“捅”了。
刚当上陕西巡抚,平时看着文质彬彬的孙传庭,立马开始雷厉风行:到任就派心暗访,揪出一堆蛀虫,多是“推官”“县令”这种小官,但逮到一个办一个,一口气扫倒一大片。同时用有限的粮饷抢修陕西官道,既解决运输又“以工代赈”(说白了就是修路让老百姓有活干,也算赲灾了)。还搞“官位买粮,督兵接运,又招民人负贩”,乱了好些年的陕西,总算缓过劲儿来。

不过最要命的还是钱粮这事儿,孙传庭直接来了个狠招:老百姓已经被榨得连骨头缝都没油水了,那些占尽便宜的“清流名士”必须掏钱!占地的大豪强,挨个儿查清楚,“粮不容失一亩”,敢反抗?“身家性命不可保矣”。查完了跟他们谈条件:地你占着,钱照交,按土地肥瘦分等级交钱,不然地收了没商量。
看看明末土地兼并有多狠,就知道孙传庭这招其实挺温和。这么一套打巴掌再给颗糖吃的操作,孙传庭总算凑够了钱粮。没几年就大显身手,不但练出精锐“秦兵”,还多次主动出击,把高迎祥、李自成打得满地找牙,李自成甚至只能缩到商洛山里苟着。悄咪咪地,就给快撑不住的大明,整出点“中兴”的意思。

现在好多历史爱好者老说崇祯当时情况多复杂,可看看孙传庭干的这些事,就知道要救大明,真没那么难——全国上下,从北京到地方,都照着孙传庭的“作业”抄就行。
可偏偏这“作业”太狠,把陕西的马蜂窝捅了,北京城里骂他的人就没断过。孙传庭还天天怼明朝那些“作死”的政策,把崇祯的宠臣们得罪惨了。崇祯十二年,杨嗣昌抓住机会在崇祯面前狠狠告了孙传庭一状,崇祯立马暴怒,把孙传庭打入大狱各种折磨。这哪是“抄作业”?直接把孙传庭的“作业本”撕了。
这么一撕作业本,明朝好不容易缓过来的局势,接下来三年直接崩盘。等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,李自成又杀回来了,在中原横着走,手下几十万人。左良玉、贺人龙这些“名将”,除了带兵看热闹,就是要钱要粮,一开打跑比谁都快。孙传庭顶着“三边总督”的名头,硬抗这口大锅,结果又被崇祯当软柿子捏,手里就剩点残兵败将,还逼着他出兵。
结果崇祯十五年的柿园之战,被逼着出战的孙传庭,硬着头皮和李自成干了一仗,惨败,只能退守潼关。可就算这样,大明还有救——只要孙传庭守着潼关,李自成翅膀还没硬,不敢往北打,大明就能稳住脚跟。崇祯对左良玉这种“躲猫猫”的已经没招了,却对忠心耿耿的孙传庭使劲儿捏,死命催他出关决战。这不明摆着把明朝最后一支精锐往火坑里推?

接下来,就是孙传庭这辈子最悲壮的一仗:崇祯十六年八月,孙传庭誓师出关,一路打赢了好几场,甚至收复了洛阳。打到九月十四号,李自成自己差点被明军逮住。但孙传庭兵力粮草都跟不上,已经是强弩之末。农民军人多,很快就把孙传庭围了,河南的明军还趁机哗变,孙传庭在郏县之战里全军覆没。一个月后,仅剩残兵的孙传庭,又在潼关之战里彻底战败,凄然了结了一生。
这位百战百胜的名将,与其说是败给李自成,不如说,是被大明朝活活坑死。
而看过这“被坑死”的全过程,再瞧瞧常被后人同情“命苦”的崇祯,更得一声叹息:孙传庭的“作业”都不会抄,还把写作业的人给带沟里去,这样的大明朝,如何不亡?
参考资料:吕佳《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》、顾诚《明末农民战争史》、苗棣《崇祯亡国史》、梅毅《大明王朝的另类历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