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都没活到成年-清朝皇子夭折率很高 (很多都没活到最后的人)
古人讲究多子多福,皇帝们尤为重视这一点,因为他们最怕万里江山没人来继承,导致皇权旁落他人之手,皇帝们之所以要把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选入后宫,搞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,绝不仅仅是为了贪图享乐,一个最基本的考量...
古人讲究多子多福,皇帝们尤其上心,毕竟最怕万里江山没人接,皇权旁落。他们把成百上千的妙龄女子选进后宫,搞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,可不全是为了享乐,最根本的念头还是想多生皇子,保住皇位传承不断档。

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,24岁的人生里娶了4位皇后:静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,孝惠章皇后也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,孝康章皇后佟佳氏(康熙亲妈),最后是孝献皇后董鄂氏。后妃里董鄂氏有三人,这位孝献皇后就是其中之一。除了皇后,还有七位正妃,比如恭靖妃、端顺妃这些,九位侧妃,什么笔什赫额捏福晋、塞母肯额捏福晋,名字都挺绕的。再加上地位低些的嫔、贵人十几位,顺治的后宫真称得上是百美图了。

这么多妻子,皇子公主数量自然不少,后妃们一共生了8个皇子、6个公主。皇子从老大到老八是牛钮、福全、玄烨、荣亲王、常宁、奇绶、隆禧、永干,老四荣亲王太小就没了,没来得及取名。
可奇怪的是,八个皇子最后只活下来三个:福全、玄烨、常宁,另外五个都没活到20岁,陆续病死。这就让人纳闷了:皇帝身边的御医可都是全国挑的医学精英,他们是干嘛吃的?怎么会出现这种事?难道清朝御医特别无能?堂堂大清皇帝的皇子,病死率居然超过60%?而且这事儿在清朝不新鲜,好几个皇帝皇子死亡率都高,有的甚至绝了后,只能从旁支里挑继承人。
其实啊,这事儿原因挺复杂的,不能光怪御医无能。第一个原因,清朝皇帝起家东北,那儿气候寒凉,人烟少,年平均气温比内地低不少,病菌病毒难传播,烈性疫病基本没有,所以清朝原住民对很多疫病都没免疫力。内地气候暖湿,人口稠密,疫病容易传,皇帝们来了内地,对常见传染病没抵抗力,比如康熙小时候就得过天花,差点没命。那时候的医疗条件,根本治不了这些烈性病,皇子们就大量夭折。历史上这种事儿也不少,像16世纪西班牙人去美洲,把天花病毒带过去,结果印第安人天花肆虐,几百万人没了。
第二个原因,当时婴幼儿喂养的知识水平太低,很多老习惯现在看其实不合理,甚至有害,可古人还当宝贝,导致婴儿死亡率高,皇子们也逃不掉。
第三个原因,当时的医疗手段太单一,生病主要靠灌汤药。皇子们还是婴幼儿,很难咽下苦药汤和丸散膏丹,谁没给不懂事的孩子喂过药啊,多难啊!这么一来,给药途径受限,再厉害的御医也只能干瞪眼。各种因素凑一块儿,顺治八个皇子只活仨,清朝皇子死亡率就这么居高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