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手握百万大军-为何灭亡时都没反抗一下呢 (清朝手握百万银元)
1911年清朝灭亡之时,全国名义上属于清朝的军队的确有百万之多,但是年仅6岁的溥仪,既不可能、也从来没有掌握过这百万大军,更何况,此时全国的武装力量人数虽然上百万,但是,大部分,百万大军,战斗力几乎为...
1911年清朝完蛋那会儿,全国名义上归清廷管的军队确实有百万之众,可6岁的溥仪,别说指挥了,连见都没见过这“百万大军”长啥样。
更何况,当时全国武装力量看着人多,但大部分“百万大军”战斗力基本为零,叫他们军队都是侮辱军队这个词。清亡时,清廷手里能打的兵几乎没有,所以溥仪才只能乖乖退位。
那当时清廷手里到底有啥兵呢?咱们挨个瞅瞅。
最厉害的,得说北洋军。这可是按西方那套练出来的新军,当时中国最能打的部队就属它了。清亡那会儿,北洋军有6镇,从第1到第6镇,加起来十来万人。
北洋军从建立那天起,头儿就是袁世凯,这家伙手腕高明,把这支最牛的部队死攥在手里。所以后来袁世凯被清廷赶回家,还能东山再起,最后把清廷逼退位,靠的就是这北洋军。
这么说吧,北洋军名义上是清廷的兵,也是清廷在京津最硬的武力,但实际根本不在清廷手里,从始至终都是袁世凯的。清廷想指挥?门儿都没有,更别指望让它南下打辛亥革命了。
不过清廷对袁世凯也不放心,总想掺沙子。其实北洋六镇里早就有八旗子弟了,北洋第一镇干脆就是京旗常备军改的,全是八旗子弟,待遇最好,还得了个第一镇的名号。
但袁世凯早有准备,早就派亲信把这支部队攥死了。加上清廷自己也没人才,所以清亡那会儿,北洋第一镇压根没动弹。

图:北洋新军
第二部分,就是清廷最看重、也最依赖的八旗。八旗清末人数最多,名义上也是最忠心于清廷的兵。几百年下来,清末八旗子弟快到百万了,真·百万大军。 可这支最“忠心”的部队,清亡时基本没折腾,个别地方反抗了两下,转眼就被革命的浪头拍没了。为啥八旗是清廷最信任的兵,却没能救清廷呢?很简单,早就烂泥扶不上墙了。 八旗当年可是清廷入关打天下的核心,清廷对他们好得不行,特权给了一堆。可惜入关后,中原花花世界太诱人,八旗子弟迅速堕落,康熙那会儿大部分八旗就废了。 几百年过去,到清末,这名义上的军队连仪仗队都当不好——站军姿都站不稳,校阅的时候甚至得花钱雇人站岗。这么一支部队,怎么可能指望它在革命时救清廷呢?图:八旗
第三部分,是各省督抚练的新军。1905年清廷想学北洋军,全国编36镇新军。但各地穷、清廷控制力又弱,加上缺人才、地方守旧拖后腿,武昌起义时才编了14镇、18个混成协、4个标。 不过这些新军名义上归清廷管,可受革命影响最深,尤其是南方的新军,普遍被革命思想洗脑了,辛亥革命各地起义,大部分都是他们干的。这帮人早就不站在清廷这边了,反而成了清廷倒台的主要推手。 第四部分,是湘军、淮军这些地方武装。曾国藩的湘军、李鸿章的淮军,清末可是清廷镇压反抗的主要靠山。但这些兵在汉族大地主手里,清廷从来没真信过他们。 清廷就搞掺沙子、分化瓦解、卸磨杀驴那一套,不断拆这些军队。而且这些是旧式军队,仗打完了就没劲儿了,清亡时早就散架了,根本不能打。更别说绿营了,跟八旗一样,早就烂透了。
图:湘军创始人曾国藩
所以清亡时,清廷手里一个能打的兵都没有,能打的又不归他们,还站在对面。南方辛亥革命闹得凶,北方袁世凯又步步紧逼,“孤儿寡母”(隆裕太后和溥仪)根本没得选,只能按袁世凯说的,乖乖退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