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宋真宗赵恒采用了哪些办法-为了抵御辽朝骑兵南下 (宋真宗赵恒是谁)

虽然宋朝军事实力较弱,宋真宗也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,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不关心军事情况,赵恒对于边事十分谨慎,史称,凡边事,必手诏诘难至十数反,为了抵御辽兵,宋真宗开挖连接唐河、沙河、界河的运河,大力推广...

admin
宋朝军事实力一直被说弱,宋真宗还跟辽签了澶渊之盟,但这不代表他对边事不上心。赵恒对边防那叫一个谨慎,史书里写“凡边事,必手诏诘难至十数反”,就是说边防的事,他亲自写信追问十几回都不嫌多。为了防辽兵,他还挖运河连唐河、沙河、界河,大力推广“方田”,这招挺实在的。

宋朝刚建立那会儿,跟北边的辽朝打来打去,互有胜负。不过总体看,自从太宗北伐失败后,宋朝慢慢就从主动打变成了被动守。关键是幽云十六州(今北京、天津、山西北部、河北北部一带)没拿回来,北部边陲没险可守,辽朝骑兵随时能杀到黄河边。

宋真宗赵恒采用了哪些办法-为了抵御辽朝骑兵南下 (宋真宗赵恒是谁)(图1)

燕云十六州,又叫幽云十六州、幽蓟十六州,就是现在北京、天津北部(海河以北),加上河北北部、山西北部那一块,中心是幽州(今北京)和云州(今山西大同)。“燕云”这名字最早见于《宋史·地理志》。

后晋天福元年(936年),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,找契丹帮忙。契丹出兵扶植他当了皇帝,还认契丹皇帝当爹(辽太宗是父,石敬瑭是子)。天福三年(938年),石敬瑭就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,辽国疆域一下子扩到长城沿线,往后中原好几个朝代都没完全收回来。这地方的战略意义,让北宋政权提心吊胆了160多年。

燕云地区这位置太重要了,历来都是兵家抢着要的地方,又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、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。当然,中原王朝强盛时,也拿这儿当经略东北的基地。北宋叶隆礼《契丹国志》里说“幽,燕诸州,盖天造地设以分藩,汉之限,诚一夫当关,万夫莫前也”,这话够直白,就是说这地方真是老天爷设的关卡,一个人守着,一万人都别想过来。

宋真宗赵恒采用了哪些办法-为了抵御辽朝骑兵南下 (宋真宗赵恒是谁)(图1)

燕云十六州东西得有六百公里,南北两百公里,面积十二万平方公里。北边在河北北部,是华北大平原北端,还带着燕山山脉;西边在山西北部,山多地形复杂。这地方狭长又险要,古代确实算军事天险。北部横着燕山和北太行山,古代生产力低,交通工具差,军事技术也不行,大山在面前就是过不去的天堑。

这地方气候暖和湿润,种地特别合适。纵观中国历史,燕云地区一直是农业最发达、经济最繁荣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,战略上经济价值大得很。

为了防辽朝骑兵南下,赵恒用了太宗的老办法:多挖沟渠、多种水田。咸平四年(1001年),在现在徐水那边,引鲍河水,说是“隔住敌人的骑兵”。景德元年(1004年),以定州为中心,挖了条连唐河、沙河、界河的运河,骑兵确实跑不快了。除了开河渠,还大力推广“方田”——就是地里挖方格水渠网,有的宽五尺,深七尺,挖得还挺讲究。

赵恒挖河渠的同时,还大搞屯田,囤粮备战,用老将曹彬镇着武将。他自己还挑精兵,对火器也上心。宋军人数从太祖末年的66万(作战35万)涨到他当皇帝末年的91万(作战43万),基本都是这时候扩的。


上一篇: 山贼土匪们为何敢抢进京赶考的举子们-宋朝时期 (山贼土匪们为什么被杀) 下一篇:瘦军-怨军-辽朝的两支奇葩军队-与-这两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(豆角是大豆制品吗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