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宋朝皇帝的功绩来说-平庸-二字并不为过-为何 (对于宋朝相对于)
公元1127年,金朝的铁骑踏进了开封,因为就在不久前,北宋的皇帝面缚衔璧,到完颜宗翰的帐中递交了降书,北宋至此不复存在,这一天,被后世称为,靖康之耻,,这个亡国之君,是宋钦宗赵桓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...
公元1127年,金朝的铁骑踏进了开封。就在不久前,北宋的皇帝面缚衔璧,到完颜宗翰的帐中递了降书,北宋就这么没了。这一天,后世叫“靖康之耻”,这个亡国之君,就是宋钦宗赵桓。
要说宋钦宗,大概算是北宋唯一一个既平庸又昏聩的皇帝了。他爹宋徽宗,虽然昏,但绝不平庸——艺术全能,千古罕见,大师级人物。就是当皇帝太“轻佻”,把天下给耽误了。

钦宗这人,资质普通,还优柔寡断,软弱无能。对政治没半点洞察力,对臣下倒挺会猜忌。罢李纲,疏种师道,迷鬼神,活生生把个不该死的北宋给作死了。
往上数,北宋从钦宗往前,不算太祖,还有七代皇帝,多多少少都能沾个“昏”字;往下数,南宋从钦宗往后,不算高宗,也有八代,基本都逃不过“庸”字。太祖赵匡胤嘛,雄才大略是公认的,政治军事一把抓,还特别有创造力。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,军事上确实有点昏招,属于“不知兵”的,不过安内还行,治国手腕是有的。
到了真宗朝,澶渊之盟要不是寇准,估计悬。后期他疏远寇准,大搞什么祥瑞,还改年号叫“大中祥符”,甚至跑去封禅泰山,说他“昏”,真不算冤。
至于仁宗,虽然也有昏的地方(比如特别好色差点把自己掏空,草草停了庆历新政),但绝对不平庸,他开创了北宋最好的盛世。讽刺的是,仁宗是“百事不会而独善为君”,徽宗是“百事皆能独不能为君”;一个开启盛世,一个走上末路,仁宗和徽宗,就像镜子的正反面,水和火,新党和旧党,这么荒诞地存在于北宋的晨昏里。
说到新党旧党,就得提神宗和哲宗。神宗其实挺英明有为的,熙宁变法却莫名其妙失败了。他勤奋、敏锐、勇毅,还专一,王安石也是改革大家,才华横溢,一心为公,清廉一辈子,但改革还是黄了。
哲宗估计也想不通,他把神宗失败归咎于政策时间太短,于是毅然决然继续“绍述”神宗事业,结果把北宋拖进了党争的无底洞。
神宗和哲宗,都是想干事的君主,他们“昏”得不明不白,但绝对不平庸。靖康以后的南宋皇帝,就大多显得平庸了。
高宗这人太复杂,先不说。从孝宗开始,南宋基本没英主了。孝宗倒是想作为,但处处学高宗,总感觉有点东施效颦;收复中原的志向很坚定,可惜没实力。他这一辈子,真说不上啥功绩,“平庸”二字倒合适。
他那些子孙,光宗差不多抑郁症,宁宗差不多自闭症,理宗、度宗,极度依赖权臣,平庸到都称不上昏聩了。最后的恭帝、端宗、帝昺,就是末代的余音,平庸昏聩都不值得一提了。
也许是宋太祖集天地之灵太多,也许是过了一百多年无视或防范的折磨,他的子孙(南宋孝宗以后)大多平庸,碌碌无为;太宗皇帝一脉的子孙(北宋太宗到高宗)又大多昏聩,政令颠倒。要猜的话,莫非是当年烛影斧声和逼死弟侄,把阴鸷给损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