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孝宗赵昚-为何会被认为是中兴之主?-宋太祖后裔 (宋孝宗赵昚读音)
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宋孝宗赵昚的相关内容,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?宋朝的开国者是宋太祖赵匡胤,但是整个北宋王朝后来的即位者却全部都是赵光义和他的子孙,虽然史...
宋朝开国是宋太祖赵匡胤,但后来的皇帝都是赵光义一脉,直到南宋,太祖的子孙才又掌了权——这时候的宋朝,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强大的大宋了。
虽然史书上说太祖主动让位给弟弟,但赵光义上台后的操作,怎么看都不像禅让的样子。拖了好几百年,到了南宋,太祖的后代总算又坐上了龙椅,可惜这时候的大宋,早就被金国折腾得元气大伤了。
南宋第二任皇帝是宋孝宗赵昚,开国皇帝就是咱们都知道的那个“逃跑皇帝”高宗赵构。赵构为啥要把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代呢?其实也是被逼无奈。建炎二年,金军打过来,赵构睡梦中惊醒,直接从床上跳起来,抓匹马就往南跑,这次惊吓太大,后来再也不能生娃了。他之前有个太子,可惜早夭。更要命的是,当时还有传言说,金太宗长得跟宋太祖特别像,意思是太祖的后代被欺负了,老天都看不过去要讨公道。舆论压力这么大,赵构没办法,只能选太祖的子孙,提前禅位。
宋孝宗一上台,那叫一个雄心勃勃,想着要改变南宋的烂摊子,挥师北上收复中原。他先给岳飞平反,又启用了张俊这些主战派,准备大干一场。可惜啊,理想很丰满,现实太骨感。宋军被金军打得节节败退,金国趁机反扑,宋军扛不住,损失惨重。这下孝宗的信念动摇了,又回到了老路——屈辱求和,向金国自称“侄皇帝”,还割了地,才换来暂时的太平。
但奇怪的是,这么个自称“侄皇帝”的君主,后人却说他是个“中兴之主”。虽然后来收复失地的雄心没了,但在宋朝皇帝里,他确实算得上是个明君。最大的功劳,就是把南宋的国力给拉回来了。北宋的时候,南方就是个陪衬,经济中心全在开封一带。到了南宋,南方被迫扛起整个国家的经济担子,可当时生产力不行,金兵还老来捣乱,经济乱得一塌糊涂。这些情况,都是孝宗在位时彻底改变的。
其实孝宗还有两个特别闪光的优点:节俭和勤政。连太上皇赵构都夸他“勤俭比古代皇帝还强”。他一辈子穿旧衣服,没搞过什么大工程,也不随便赏赐大臣,这就是节俭。工作上更是没话说,国家大事、县里的普通案子,他都要亲自过问,还经常考察官员能力,推动纸币发展。所以叫他“中兴之主”,还真不是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