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守信为什么要横征暴敛-竟是为了消除宋太祖的疑心 (石守信为什么能放弃兵权)
古代帝王权术向来阴狠,权利上位者一般都会不有余力的整死肱骨之臣,石守信是大宋开国元勋之首,与宋太祖赵匡胤是异性兄弟,他是当初与宋太祖打天下的,义社十兄弟,中的一个,也是最受宋太祖信任的人,下面趣历史小...
古代帝王搞权术,那叫一个狠,手握大权的人,对能臣猛将向来没手软过。石守信这人,算是大宋开国头号功臣了,跟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异性兄弟,当初一起打天下的“义社十兄弟”里头,就属他最受信任。
宋朝刚那会儿,石守信跟着宋太祖南征北战,平叛乱,功劳真不小。可等江山坐稳了,赵匡胤对自己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,心里头就开始犯嘀咕了——毕竟他自己就是靠“黄袍加身”上位的,能不怕别人有样学样?
为了解决这心病,宋太祖把兄弟们都叫来了。酒喝得差不多了,菜也吃得差不多了,他才慢慢把话引到正题上。
他假装喝高了,对着底下的人叹气:“兄弟们,这皇帝当得真累啊!你们说,要是有人比我合适,我把皇位让给他行不行?”众人一听赶紧摆手:“皇上您说的啥!这天下除了您,谁还能当皇帝啊!”宋太祖又接着说:“天下想当皇帝的人肯定不少。我知道你们对我最忠心,不担心你们。就怕将来你们的部下也给我来个‘黄袍加身’,你们到那时候咋办?我天天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,与其这样提心吊胆,还不如干脆把皇位让出去,图个清闲。”

底下的人哪还听不懂他话里有话啊!没过几天,就陆陆续续把兵权交了。这就是宋朝有名的“杯酒释兵权”。
石守信就是主动交兵权的那个,毕竟他最得宋太祖信任,交了兵权后,待遇更是好到不行。可问题是,这日子过得太潇洒了,后人骂他的也不少。
今天说石守信,除了夸他能打仗,他后来生活奢侈、拼命捞钱的事,也得批评批评。不过我觉得吧,他这横征暴敛,八成是故意的。
为啥要故意让老百姓恨他?当然是为了让宋太祖放心啊!虽然兵权没了,可他在军里的威信还在,老百姓也念着他安邦定国的功劳。民心军心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,但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这话,古人可都记着呢。
交了兵权,又挨了骂,宋太祖一看这状况,心里就踏实了——这人是真把权交出来了。那自然得补偿补偿,所以石守信虽然退了,他子孙后代在宋朝可都混得风生水起,满门显贵。
长子石保兴,太祖太宗都重用,官到棣州防御使;二儿子娶了太祖的女儿,成了皇亲,太宗时靠军功升到镇安军节度,还入了奉朝请;孙子石元孙,宝元二年当上殿前都虞侯、鄜延副都部署。
要是石守信当时不交兵权,不故意表现出爱财贪财,让宋太祖觉得他好拿捏,他子孙后来哪能有这富贵?不被贬官砍头就不错了。所以啊,他这看似作死的横征暴敛,其实是一种保命、保家族的聪明办法。
不过这富贵日子过久了,人难免会犯迷糊。有次他老朋友梁彦温的儿子梁周翰来拜访,石守信见这小子文采好,起了爱才的心。后来赵匡胤在酒宴上跟石守信说,身边缺个能写的“秘书”,想让梁周翰试试。石守信回家就把这消息提前告诉了梁周翰。你说这梁周翰也是,一听就激动,立马给太祖写了封感谢信。诏书都没下呢,感谢信先到了,宋太祖能不生气?当场就取消了任命,还把梁周翰赶出京城,外放去了。
石守信一听消息,脑子一下就醒了,知道自己好心办坏事了。从此就老老实实在天平军节度使的任上待了17年没挪窝,“专事聚敛,积财巨万”,努力践行着义兄皇帝倡导的享乐主义——毕竟,活得久、过得好,才是王道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