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-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 (为什么明成祖要迁都北京)

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,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,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,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太孙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,而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呢?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,第一,太子...

admin

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,太子朱标的儿子,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。那到底为啥皇太孙朱允炆能当上皇帝,而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呢?咱接着往下看。

第一,太子朱标的突然去世。洪武元年(1368年)正月,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。据说朱标这人“仁柔孝友”,品德挺好,朱元璋挺喜欢他,确实是当皇帝的好苗子。史书上说,朱元璋登基后杀了不少功臣,大伙儿怕引火烧身,没人敢劝。这时候朱标劝道:“陛下杀人太多,怕伤和气啊。”朱元璋没吭声。第二天他故意把根带刺的拐杖扔地上,让朱标捡。朱标面露难色,不敢碰。朱元璋就说:“你怕刺不敢捡,我把刺都给你去了,再给你拿,不就好了?我杀这些功臣,把内部整干净了,你才能坐稳皇位。”朱标回了一句:“上有尧舜之君,下有尧舜之民。”意思是有啥样的皇帝,就有啥样的臣民。朱元璋一听火了,抄起椅子就朝他砸过去,还追着打。从这能看出朱标确实有德行,他要能当皇帝,老百姓肯定有福。

可洪武二十四年,朱元璋想迁都北方,派朱标去陕西考察民情地理。朱标回来后就病倒了,第二年就没了。这时候朱元璋已经65了,老年丧子,能想象得多难受。而且他还面临个难题:朱标死了,该让谁继承皇位呢?

第二,朱允炆乖巧孝顺,朱元璋挺喜欢他。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很小就没了,朱允炆是次子,从小特别乖巧孝顺。都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这话放朱允炆身上可不合适。史书上说,朱标生病时,他日夜守在床边,一步不离。朱允炆生在皇室,从小养尊处优,能做到这点真不容易。朱标死后,他悲痛得吃不下饭,人瘦得不成样,史书上都写他“哀毁骨立”。而且他对朱元璋也特别孝顺,有空就陪着,晚年朱元璋看重孝道,自然喜欢这个乖孙。

第三,朱元璋怕儿子们为了皇位打起来。朱元璋有26个儿子,剩下的儿子里能文能武的也不少,按理说挑个当皇帝也行,但他犹豫了。他怕儿子们知道要在他们中间挑继承人,肯定暗中争斗,到时候兄弟相残,天下大乱。历朝历代的夺嫡之争多了去了,选谁接班人成了难题。

当时皇位继承有嫡长子制度。有天学士刘三吾建议朱元璋,说朱允炆虽然是朱元璋第二个孙子,但他哥朱雄英早死了,按嫡长子制度,朱允炆最合适。我一直觉得刘三吾这建议简直是胡扯,要么是他没搞懂嫡长子制度,要么就是故意偷换概念。他哥死了,朱允炆算朱标的嫡长子没问题,但让他直接继承皇位,说不过去。为啥?因为朱标死的时候还是太子,不是皇帝啊。按嫡长子制度,继承太子的该是朱元璋的二儿子秦愍王朱樉,他和朱标都是一个妈生的,朱标死后,他才是嫡长子,才是合法继承人。

刘三吾这胡扯的建议,倒是正中朱元璋下怀,他本就想让太孙朱允炆继位,但他还是担心:自己那些儿子个个能征善战,能服气年纪轻轻的侄子当皇帝吗?有件事让他特别担心。史书记载,有次朱元璋和儿孙们一起看礼,门前有仪仗马匹,朱元璋出了个对联上句:“风吹马尾千条线”,让儿孙对下句。朱允炆挺聪明,马上对“雨打羊毛一片毡”,风对雨,吹对打,马尾对羊毛,千条线对一片毡,确实对得工整。旁边的老四朱棣脱口而出:“日照龙鳞万点金”,这句不仅对得工整,还特有气势,朱允炆那句根本比不了。一个强势的叔叔,一个柔弱的太孙,朱元璋能不担心吗?史书还说朱元璋临终前还嘱咐朱允炆“燕王不可不虑”,可见他一直不放心那些儿子,尤其是朱棣。

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-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 (为什么明成祖要迁都北京)(图1)

于是,他想了个自认为能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第四,分封诸王,帮朱允炆扫清障碍。朱元璋为啥临死前把儿子们都封到各地当王呢?我觉得他有俩打算:一是让他们驻守边疆,帮朱允炆守住大明边境,保着江山安稳;二是亲王虽然有自己的护卫军(三千到一万九千人),但朱元璋规定,王府护卫军听王指挥,封地外的军队不听调遣,而且诸王一辈子不能出封地,违者杀头,防止他们反叛。

可朱元璋又一琢磨,万一朝中出了奸臣,欺负甚至反叛朱允炆,咋整?

第五,朝中有奸佞,诸王可以“清君侧”。朱元璋把儿子们分封各地后,就朱允炆一个人在京城,怕他势单力薄受大臣欺负,所以在《祖训》里加了一条:“遇有大事,诸王可以节制诸军”。平时诸王不能管护卫军外的军队,也不能出封地,但一旦朝中出奸佞或危急事,就能节制军队,进京平叛、清君侧。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,后来燕王朱棣就拿着这条当借口,说朝中有奸臣,带兵进京帮忙清理,结果在北京反了建文帝。

朱元璋自以为深谋远虑,把皇太孙朱允炆扶上了皇位。可没想到,建文帝刚登基,听信文臣的话大力削藩,把燕王朱棣惹毛了。第二年,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,打了四年,史称“靖难之役”。最后朱棣赢了,成了大明第三任皇帝,就是明成祖。而建文帝在南京城破那天就神秘失踪了,再也没了消息。


上一篇: 为何备受清朝皇帝的重视呢-身为洋人的汤若望 (为何备受清朝的影响) 下一篇:朱祐樘-只是寿命不长-明朝最专一的皇帝 (朱佑樘还是朱祐樘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