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的皇帝们是怎么吃饭的-他们的饮食标准是怎样的
清朝皇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说到清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,民以食为天,中国地大物博,好吃的东西非常多,我们也总在说人是铁饭是钢,大家也都知道,中国古代非常穷,...
清朝皇帝吃饭到底有多讲究?今天随便聊聊这个话题。
咱们常说民以食为天,但古代普通人能吃饱就不错了,皇帝可就不一样了,他们的饭桌那叫一个讲究。

清朝的宫廷御膳,在中国历史上算是顶配了。为啥这么说?不光用料贼贵,连摆盘造型都特别讲究。
清朝的内务府下面有个“御膳茶房”,专门管皇帝吃饭。皇帝和后妃每天吃的食材都有固定额度,叫“分例”。做菜还特别讲究“祖制”,比如民间做八宝鸭随便配八种料,宫里的八宝鸭那八种料都不能改,死板得很。奢侈又讲排场,这事儿历朝历代都差不多,但清朝尤其突出。

皇帝吃饭前,得先看菜单,上面写着谁做的菜,方便皇帝点。而且御厨得提前半天甚至一天就把菜做好,就怕皇帝突然想吃。越到后来皇帝吃得越铺张,努尔哈赤和康熙那会儿还简约点,乾隆每次得四五十道菜,光绪直接上百道,这架势,真是空前绝后。
清宫御膳主要是满族菜、鲁菜和淮扬菜混搭,御厨对造型艺术特别上心,颜色、口感、营养都得搭配好。宴席名目也多,最牛的就是千叟宴,规模排场最大,花钱也最多。
清代皇帝一天两顿,早餐六点到八点,下午两点到四点吃晚饭。用膳前得查菜单,谁做的菜都标着,皇帝点完菜,下次还得备着。桌边还放个几案,用来赏赐剩下的菜。不过啊,皇帝吃饭也不能太放肆,规矩是“吃菜不过三匙”,就算再喜欢的菜,也不能多吃三勺,怕人看出他偏心。

最搞笑的是,内务府腐败得厉害。乾隆听说大臣早上吃了四个鸡蛋,觉得奢侈,结果他吃的鸡蛋一个要10两白银!到光绪,一个鸡蛋30两!光鸡蛋一年就花掉几十万两白银,这腐败程度,也是没谁了。
不过啊,清朝这宫廷里不光吃饭有讲究,斗争也够狠的,比如莽古尔泰和他姐姐莽古济公主的事儿,就挺惨的。
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的儿子,打仗挺勇,被封贝勒。后来跟皇太极闹掰了,据说“御前露刃”,被革了贝勒名号。他心里憋屈,就跟姐姐莽古济、姐夫琐诺木商量,说干脆把皇太极杀了,自己当皇帝,不行就退到开原自立。三人一拍即合,还找了几个亲信歃血盟誓。

后来琐诺木去皇太极家,假装喝多哭诉,说有人要害皇太极,其实是在试探。结果没多久,莽古尔泰和弟弟德格类就暴毙了,是不是皇太极动的手,谁也说不准。到1635年,冷僧机去刑部告密,把“鸿门宴”的事儿捅出来了。
刑部立马抓人,在莽古尔泰家找到了罪证。最狠的是,皇太极把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公主凌迟处死,莽古尔泰的长子额必伦也杀了,其他人发为奴才。屯布禄、爱巴礼这些参与的人也被凌迟,盛京那几天惨叫声不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