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利用是什么人-他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 (曹利用是好的吗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曹利用的仕途怎么样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,有人说宋朝是文人最幸福的一个朝代,只要通过科举入仕进入官场,为官期间不要犯错,一辈子衣食无忧问题不大,的确在宋朝做一个文...
今天咱们聊聊北宋的曹利用,他的仕途啊,那叫一个起落跌宕,比戏文还精彩。
都说宋朝是文人的天堂,科举考进去,只要不犯大错,一辈子吃喝不愁,这话没错。但宋朝官场的水有多深?光有能力可不够,情商低了,本事再大也难施展。毕竟北宋文官地位摆那儿,可也不是谁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。
曹利用这人,人生高光时刻就是在澶渊之盟上。他代表宋朝跟辽国谈判,硬是在不丢底线的条件下,把损失降到最小,算是给宋真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景德元年,二十万辽军杀过来,北宋朝廷乱成一锅粥。宋真宗本来都想跑,被寇准一顿劝,才硬着头皮御驾亲征。结果两军在澶州碰上,宋军一箭射死了辽军统帅萧挞凛,辽军立马乱了阵脚。可宋真宗压根就没想打到底,见局势稳了,赶紧找人去谈和,曹利用就被挑中了。
临走前,宋真宗跟他说:“别割地,赔钱、给珠宝都好说。”曹利用到了辽营,跟辽使周旋,不管对方怎么威逼利诱,就咬死了底线,最后定下每年给辽国三十万岁币,换来了北宋几十年的太平。
这事儿放现在看,确实是屈辱,但当时宋真宗就图个安稳,曹利用立马成了大功臣。他在任上表现也还行,攒足了政治资本,没多久就被提拔成枢密使,跟宰相平起平坐。可这人啊,一得势就容易飘,明明不是宰相,非得让朝廷把他职务排到宰相前面,有功在先,朝廷也就由着他了。
公元1022年,宋真宗没了,13岁的宋仁宗继位,刘太后垂帘听政。刘太后从幕后走到台前,急需找自己人,曹利用就成了她拉拢的对象。太后在大臣面前对他挺客气,曹利用却没明白太后的心思,反而比宋真宗在位时更横了。太后想试探他,毕竟主少国疑,最怕权臣。结果曹利用不仅不收敛,还三番五次挡着太后提拔娘家人,太后表面没说,心里早就对他不满了。
曹利用当枢密使时,靠职权提拔了不少亲信。他侄子曹汭在赵州当兵马监押,后来有人告发他谋反,曹汭被砍了头,曹利用也跟着倒霉。刘太后正好借此机会想收拾他,平时曹利用太狂,朝里几乎没人替他说话。倒是宰相王曾站出来帮他说话,总算没被重罚,削了枢密使,外放当官。在外地又被一贬再贬,还被人盯着,没多久曹利用就自杀了。
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,汉朝的韩信、霍光,清朝的年羹尧、和珅,位高权重时风光无限,可往往树敌也多。官当得再大,初心丢了就容易翻车,不知道收敛,最后肯定落得身败名裂。权力能让人青史留名,也能让人遗臭万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