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赵匡胤建立宋朝后-为何没有先解决契丹问题 (赵匡胤建立宋朝)

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柴荣主张先解决契丹,为何赵匡胤不跟随柴荣的步伐,而是先南后北,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,历史有时候对于有些人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玩笑,对于周武帝宇文邕来说是如此,对于周世宗柴荣来说...

admin

历史有时候真挺会开玩笑的,对周武帝宇文邕是这么回事,对周世宗柴荣也一样。宇文邕那会儿早把北方平了,就剩南方偏安一隅的南陈,他死前想着先打垮突厥再统一天下,可老天不给他时间了,北征突厥时病倒,一睁眼杨坚都篡位夺江山了。

周世宗柴荣也挺可惜的。他听了王朴的《平边策》,还放话:“十年平天下,十年养百姓,十年致太平。”在位时北边揍了契丹,抢回幽云十六州里的三州;南边又压了南唐一头。说白了,赵匡胤后来能搞定天下,也是踩着柴荣的肩膀往上爬。

赵匡胤建立宋朝后-为何没有先解决契丹问题 (赵匡胤建立宋朝)(图1)

可惜柴荣就干了六年就病死了。赵匡胤接手后,不光夺了后周江山,还推翻了柴荣定下的策略——主张先南后北,先收拾南方,再慢慢对付契丹。

柴荣的计划到底行不行得通,咱现在也不知道,但赵匡胤这招最后没成。他倒是统一了中原,可宋朝是个“阉割版”:幽云十六州一直在契丹手里,唐朝时的河西让西夏占了,西南又是大理的地盘。跟汉唐比,甚至跟明朝比,国土差远了去了。

那赵匡胤为啥不跟着柴荣打契丹,非要听赵普的先南后北呢?

其实从形势看,赵匡胤要是真按柴荣的路子走,机会真不大。柴荣那会儿的契丹,正好是大辽最衰的时候,当家的辽穆宗,历史上叫“睡皇帝”。这人爱喝酒不爱女色,一喝就撒酒疯然后睡觉,朝政乱成一锅粥,才得了这么个外号。要不是后来辽景宗有两下子,辽国可能提前一百多年就没了。

周世宗柴荣瞅准了,这“睡皇帝”根本不管事,遇上这么个活宝,就得趁他病要他命,一举拿下幽云十六州。有了这块屏障,就不用再怕辽国铁骑了。柴荣这人吧,想到就干,挺有想法。

于是他生命最后时刻,柴荣发动北伐,真抢回三州地。其实柴荣的主张,有一部分是对的——辽国君臣当时确实没反应过来。至于后来会咋样,没后续了,也只能各说各话了,这终究是历史。

赵匡胤建立宋朝后-为何没有先解决契丹问题 (赵匡胤建立宋朝)(图1)

可惜啊,周世宗北伐后就病倒了,计划停摆。没多久赵匡胤就发动了“陈桥兵变”。

那会儿赵匡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上位,有点不光彩。一方面得赶紧安抚后周旧臣,另一方面得立点功勋,让自己显得名正言顺。

可赵匡胤性格跟柴荣不一样。柴荣有点像李世民的感觉——高平之战,面对敌军居然敢带头往前冲,跟当年李世民“虎牢关大战”,三千玄甲精骑对三十万窦建德大军似的。

有人会说柴荣就是运气好,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啊,历史上哪次奇迹不是靠豪赌赢来的?

所以柴荣主张先打契丹再打南唐,就跟后来朱元璋琢磨先对付张士诚还是陈友谅一样,得看时机。

但赵匡胤性格就稳多了。你看北宋灭国,哪次不是精心策划,直到万无一失才动手?比如南唐名将林仁肇,对南唐来说,就像赵国的李牧。

赵匡胤明白,想灭南唐,得先除掉林仁肇。他不惜用反间计,让南唐后主李煜自毁长城——林仁肇一死,南唐唾手可得。

赵匡胤建立宋朝后-为何没有先解决契丹问题 (赵匡胤建立宋朝)(图1)

性格决定选择嘛,赵匡胤这种性格,肯定不会先啃硬骨头。他琢磨来琢磨去,还是决定先捏软柿子。这对当时刚起来的北宋,对他自己,都是最合适的路子。

所以赵匡胤先花几年平了南方,等他想回头打契丹时,已经晚了——为啥?契丹出了个明主,辽景宗耶律贤,更可怕的是他老婆萧燕燕。

他俩在位时,一改辽穆宗时期的乱政,把辽国国力拉回来了。还提拔了不少能人,后来让宋朝君臣闻风丧胆的耶律休哥、耶律斜轸叔侄,就是这时候被挖出来的。

国家有明君,决策就不会耽误,这跟辽穆宗那会儿完全两码事。赵匡胤想在君明臣强的时候拿下幽云十六州,明显不明智。后来他想花钱赎回幽云十六州,还没来得及实施,人就没了。

再后来的赵太宗,就是“高粱河车神”,两次北伐把宋朝精锐打光了。所以北宋之后总挨打,从这时候就注定了。


上一篇: 宋朝时期的厕所是怎样的-宋朝的经济到底有多繁荣 (宋朝公厕) 下一篇:宋朝武将的权力有什么变化-由某家将到某家军 (宋朝武将权力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