竟然连自己都不能给后宫加薪-宋朝的明君宋仁宗到底有多仁义 (竟然连自己都没有了)
在宋朝奇葩皇帝辈出的大环境下,他算得上是一代明君,并且其在位42年,创造了宋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记录,史学家曾评价他在位期间的功绩,说他是,仁宗盛治,范仲淹、王安石、欧阳修等名臣,都出现在这个时期,那...
宋朝皇帝里奇葩不少,但宋仁宗赵祯算是个例外,算得上是明君里的一股清流。他在位整整42年,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史学家管他那段年景叫“仁宗盛治”。范仲淹、王安石、欧阳修这些咱们现在课本上都学过的大牛,都出在他那时候。可这么个明君,为啥有人说他说话没人听呢?这事儿啊,得从宋朝一项制度说起。

那时候宋仁宗的妃子们觉得自己的俸禄太低,日子过得紧巴巴,就去找他申请涨点生活费。宋仁宗一听,直接回了句“这怕是不行”。妃子们就不乐意了:“您是皇上啊,谁敢不听您的?”无奈之下,宋仁宗给她们写了张纸条,让她们到时间去领俸银,但又补了一句“我可不敢保证一定能领到”。妃子们拿到纸条还挺高兴,以为皇上松口了,到了领银子那天,管事的官员却说“不行”。妃子们气坏了,拿着纸条找宋仁宗理论,当着他的面把纸条撕了,还说了句“果真不行,您这纸条不管用!”
为啥会这样呢?因为宋朝有项叫“台谏”的制度,说白了就是专门用来管着皇帝和大臣的,不让他们权力太大。这制度不是宋朝独创,唐朝时就有苗头了,不过那时候台官和谏官是分开的——台官专门盯着百官,看他们有没有犯错;谏官呢,专门给皇帝提意见,限制皇帝的权力。到了宋朝,台官和谏官的职能就合到一块儿了,没那么多分别了。

这么一来,宋仁宗说的话,有时候就不算数了。但话说回来,制度都是人定的啊,就像清朝后期搞军机处,加强皇权,不也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?说到底,这其实是宋仁宗治理国家的聪明劲儿——他明明有权,却故意不用,才让那会儿的宋朝稍微安稳了点。

而且啊,宋朝还有个规矩:国家大事,必须皇帝和丞相都点头才行。那时候对皇帝和丞相的权责分得特别清楚——皇帝最后能拍板,但丞相负责具体管事儿。所以啊,没有丞相同意,就算皇帝想干点啥,也轻易动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