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金是如何发展成为-明朝辽东防御体系的最大威胁 (后金是怎么发展起来的)
后金为什么在万历三十年逐渐兴起,成为明朝辽东防御体系最大威胁?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,明朝末期苦后金可谓久矣,建州女真在万历三十年开始,逐渐兴起,骚扰地方,李成梁再次镇辽后,于万历三十...
后金为啥在万历三十年突然冒头,成了明朝辽东防线的头号麻烦?明朝末年,被后金折腾得够呛!
建州女真从万历三十年起,慢慢就崛起了,开始到处捣乱,骚扰明朝的地盘。后来李成梁又去镇守辽东,万历三十四年,他把自己当年修的宽奠(就是现在的辽宁宽甸)那些堡都给放弃了,还开了马市,暂时让边关消停了会儿。方从哲接手后,还是接着老一套,信李家那帮将领,由着辽军变成将领的私人兵马,美其名曰守边。
万历四十三年,李成梁这老东西都九十三了,挂了。这时候辽军早就成了将领的私人武装,那些跟着他打仗的“健儿”,比如李平胡、李宁什么的,个个都富贵了,占着城池,军队里全是暮气,根本打不了仗。军饷本来就不够,将领还一个劲吃空饷,军户们破产的破产,逃亡的逃亡,辽军那点战斗力,早就没了。
万历四十六年(后金天命三年正月),努尔哈赤瞅着明朝朝廷里党争打得火热,边防松懈,直接决定出兵打明朝。才三个月,辽东边墙外头那些重要堡垒就一个接一个丢了,明朝辽东的局势一下子就悬了。两百多年攒下的辽东防御体系,眼瞅着就要崩了。
明朝没办法,只好在辽东搞场大战,想把后金的军事力量彻底干掉。
当时明朝在辽东的守军,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。后金的八旗军打法贼猛,一上来就压着打,明军军心早就散了,跟惊弓之鸟似的。只能被动地分兵守着各个卫所,根本没法反击或者去剿灭后金。
明朝就从全国各防区调兵,想凑一支数量、装备都能碾压后金的大军。最后明朝凑了八万六千人,加上盟友海西女真叶赫部的一万,朝鲜的一万三,总共有十一万多人。
明军看着人数不少,占着优势。但实际上将领们各怀鬼胎,上下都不一条心;军饷总拖欠,兵员还虚报不少;武器装备也不修整,情报还老泄露。连当时根本不参与军事机密的徐光启(正被排挤,称病辞职,在天津种地)都看出来了,还写信给朋友说,敌人肯定要把四路大军一个一个打掉,“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杜将军”。
杜松本来就不想打这仗,提了好多意见,说朝廷兵马不够,士兵好久没训练了,各营之间谁也不认识,将领们还互相不对付,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出兵。可杨镐压根不听这些质疑。
刘挺之前在朝鲜跟杨镐有过节,所以这次打仗,东路明军的人员和武器装备,在四路里最差,这是杨镐故意整他。刘挺带的东路军,“武器烂得不行,连大炮火器都没有”。
更坑的是,明军里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南方兵,可辽三月天还冷得要命,南方兵哪受得了这东北的冻啊?努尔哈赤的部队都是本地长大的,对这里的天气、地形门儿清。
而且萨尔浒开打前,明军根本没好好准备,物质方面尤其不充分。
可朝里大臣们就想速战速决,怕打仗时间长了拖垮财政。赵兴邦那帮人又不懂打仗,瞎指挥,发红旗催促开战,方从哲还写信催杨镐,结果大战就提前打了。
结果嘛,大家都猜到了。这种骚操作后面还多着呢。打完之后,辽东那些城市全暴露在后金面前,一点战略优势都没了。
明朝为了保京师、守辽东,只能把战争负担全甩给农民,先加了个“辽饷”,原来每亩地收二银钱,一下子涨到九银钱。这么重的税,农民哪扛得住?阶级矛盾一下子就炸了,农民起义跟雨后春笋似的,根本挡不住。
明朝末年,各种徭役杂税多如牛毛,加上土地兼并、高利贷压榨,农民和城里的小商小贩都活不下去了,社会矛盾那叫一个尖锐。
除之外还有天灾。
万历后期到天启那会儿,中国气候突然变冷,北方风沙越来越大,旱灾一年比一年多,庄稼收成差得一塌糊涂。这时候明朝正好赶上小冰河时期,冬天冷得邪乎,年平均气温降得厉害,夏天不是大旱就是大涝,冬天冻死人,连广东、海南都下起了暴雪。中原和北方的降雨量,都降到秦汉以来的最低点了。
万历二十八年,浙江嘉兴、嘉善,冬天运河都冻上了。
万历二十九年,京城附近的八个府,加上山东、山西、辽宁、河南,不是闹荒就是旱灾、霜冻。
万历三十年,中原水灾多,南方冬天雪大。湖南浏阳,春天大雪,人冻僵了不少。
万历三十二年,北京、保定、辽东、山东、陕西、凤阳都报了水旱灾。北京延庆冬天大雪。河北香河,九月杏花都开了。定兴、新城,十二月下雨结冰,树枝折断不少。安新,冬天连着下大雪,平地积了几尺深。
万历三十四年,全国水灾多。江苏淮安那些县,正月雪下得邪乎。海南琼山,冬天大寒,万物凋零,牲畜冻死一堆。
万历三十五年,全国水灾多。陕西西安、凤翔等地,五月下了大冰雹。福建邵武,十二月大雪,大树竹子都压断了。南京正月雪后,池子里的冰结成了花。
万历三十六年,江淮以北,像陕西、河南,旱灾闹得厉害,地里干得裂开。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云南各地大水成灾。
万历四十年,山东、河南闹蝗虫,南方大水。
万历四十三年,这年三月到七月,一滴雨没下,老百姓苦得不行,逃亡的不少。从京城、河北到山东,三千里地都这样。南方水灾多。
万历四十四年,春天京城、山东、河南、淮安、徐州,大饥荒。七月陕西旱,江西、广东水灾。河南、淮南、扬州、常州、镇江,闹蝗虫。七月乙未那天,江西的水突然涨起来;河南蝗虫、冰雹一起来。
说到底,明朝灭亡的根子不在后金,甚至不在李自成,是自己出了问题。那时候的明朝,士绅皇族整天不干活,却富得流油;农民穷得吃不上饭,却要交全天下最重的税。这分配制度早就畸形了。这么个朝廷,就算没李自成,没皇太极,照样得完蛋。更何况当时明朝还是内忧外患,天灾不断呢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