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朝是如何轻松解决这个难题的-明朝一直和蒙古纠缠不休 (清朝是如何轻武功的)
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清和蒙古问题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对付蒙古,明朝确实花了太多精力,太长的时间,前后三百年,明朝就一直和蒙古纠缠不休,为了蒙古,明朝又是重修早已废弃不用的万里长城,又...
明朝对付蒙古,可真是耗了太多精力,拖了太久。前后三百年,就跟蒙古耗上了,没消停过。为了蒙古,明朝又是重修早就废弃的万里长城,又在北方设了九个军事重镇。开国皇帝朱元璋连续八次打蒙古,朱棣更狠,连续五次。到了明英宗那会儿,蒙古南下,差点把明朝整成第二个南宋。
可清朝这边呢,跟蒙古的关系处理得那叫一个顺,基本没在蒙古这事儿上费过多少军力。除了西北的噶尔丹捣乱,但也被收拾得很快,没打过什么持久战。

(雄起的努尔哈赤)
那清朝到底用了啥法子,把蒙古问题轻松搞定了?
法子就一个:“联姻”,说白了就是“和亲”。
从努尔哈赤那会儿,为了稳住后方好专心打明朝,就高高兴兴地娶了蒙古公主。到了皇太极,这事儿做得更起劲,他的嫔妃里,一半都是蒙古王公家的闺女。不光娶进来,清朝公主还往外嫁,后来成了规矩,差不多清朝的公主都得嫁到蒙古草原。
这一来二去,蒙古和清朝就成了血脉相连的一家人,“满蒙亲如一家”可不是吹的,清朝就这么轻轻松松摆平了蒙古。
那既然清朝能用和亲搞定,明朝为啥不学呢?虽说清朝是后来的朝代,明朝学不了,但明朝之前早有朝代用过和亲啊,明朝为啥不用?
(皇太极画像)
我琢磨着,明朝不用和亲,主要有俩原因。
一个是效果真不咋地。靠血缘维系的关系,有时候嫁过去的公主出了啥变故,两边就容易翻脸。二是明朝打心眼里觉得自个儿高人一等,对“和亲”这事儿挺抵触。汉民族历史上总把自己放得高,觉得嫁出去是丢脸。所以明朝非要硬刚蒙古,永乐皇帝朱棣还得意洋洋地说,他大明是史上唯一“不和亲,不纳贡”的朝代。
正因为这样,明朝就没用和亲来解决边关问题。
(满蒙联姻)
那清朝为啥就能用和亲搞定蒙古呢?
首先,清朝没明朝那心态。清朝本身就是少数民族,跟蒙古差不多算平起平坐。甚至蒙古还比清朝高一截,毕竟蒙古统一过中国,有皇家血统。所以满族和蒙古和亲,根本不是“下嫁”,反倒像是“高攀”,自然不觉得嫁公主是丢人。
再者,清朝这和亲是一直持续做的。之前的汉人王朝和亲,都特“抠门”,不到万不得已不干。啥叫万不得已?要么打不过,要么人家死活要娶。所以嫁过去的人少,血缘一淡,关系就断。清朝可不一样,一直不停地嫁娶,满蒙关系自然就铁得很。
要说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,不一定非得像清朝那样一直和亲,但至少得把他们和中原民族放平等,事儿就少多了。
(参考资料:《明史》《清史稿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