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-为什么北宋的皇帝大多都比较懦弱 (揭秘为什么徒弟都怕郭德纲)
1004闰9月,辽军在承天皇太后和圣宗的率领下大举南下,入寇宋境,经过两个月的战斗,推进到黄河北岸的澶渊,此地距离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仅仅只有100公里左右,但是,彼时的宋军主力部队在此进行了顽强抵抗,遏...
1004年闰九月,辽军在承天皇太后和圣宗的带领下,浩浩荡荡杀进宋境,俩月下来,打到了黄河北岸的澶渊——离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就一百公里左右。可宋军主力在这儿死扛着,硬是把辽军攻势摁住了,俩人开始对峙。接下来咱就唠唠这段历史里的真相。
不过早在辽军刚入境那会儿,参知政事王钦若就偷偷跟宋真宗商量跑路去江宁,要不是当时宰相寇准死命反对,硬拽着宋真宗御驾亲征来稳住军心,哪还有后来的《澶渊之盟》?真要真宗跑江南去了,华北估计早丢了,比实际还早120年沦陷。
说实在的,宋真宗这胆小懦弱(或者直接说“怂”)真没道理。从太宗赵光义979年灭北汉算起,到辽军入侵,才过去20年,禁军战斗力还没烂到打不了仗的地步,再加上宋朝人口多、地盘大、钱袋子鼓,怎么看都能跟辽人耗一阵子嘛。
1126年初,金兵打过来,又到东京汴梁城下,宋徽宗这回也琢磨着跑,结果被宰相李纲拦住了,硬是打了一仗,金兵捞到好处就撤了。可到了同年11月,金兵再来一回,这次没拦住,城破了,徽宗、钦宗俩皇帝都被抓了。

1128年7月,金军完颜宗弼带人追杀高宗赵构,这家伙跑得那叫一个快,扬州→建康→临安→明州,最后干脆坐船出海了,真是“搜山检海”追了个寂寞。
从这几回皇帝跑路的经历能看出来,敌军压境时,北宋皇帝的选择根本不是理性分析后的结果,纯粹就是骨子里的怕,一点不含糊——为啥呢?
咱先看看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,年轻时就长得威风,骑马射箭样样比人强。有次骑匹没笼头的烈马,马撞城门上把他摔下来,结果人家爬起来没事,又追着马跳上去了。还跟韩令坤在屋里玩,看见外面麻雀打架,俩人猛地起身扑鸟,结果把屋顶都给撞塌了——这哪是书生,分明是个愣头青武夫。
后来赵匡胤投军,更是勇猛,12年从普通兵爬到后周禁军最高统帅(殿前都点检),全靠打仗打出来的。
还有一次,赵普当宰相,赵匡胤突然去他那儿,发现官员送的十个“海货”瓶子里装的全是瓜子金。赵普吓得请罪,太祖反而笑:“拿去拿去,别担心。他还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书生说了算呢!”这武人对文人的不屑,明摆着。

可惜赵匡胤的皇位没传给儿子,被弟弟赵匡义抢了。这位太宗跟哥哥完全不是一路人。
太宗小时候就比别的孩子沉稳,长大了爱学习,他爹打仗抢东西不要,就给儿子找古书。后来在军中,估计也就当个参谋文书,对打仗兴趣不大,典型的文人胚子。
太宗的文人基因一代代传下去,要是太平年代,这些文人皇帝当政,百姓可能还乐得清闲。可北方草原上,一波比一波狠的军事势力起来了,这些软弱的皇帝一听敌军来了,第一反应就是跑,哪像武人那样想着拼一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