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柳永的科举之路究竟是怎样的-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简介 (柳永的科举之路)

宋朝著名词人柳永命运坎坷,柳永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?柳永是怎么死的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柳永简介,柳永,,约987年—约1053年,北宋著名词人,婉约派代表人物,汉族,...

admin

宋朝有个特别有名的词人叫柳永,这人这辈子过得挺坎坷的,他到底经历了啥?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?今天就来唠唠柳永的故事。

先简单说说柳永是谁。他大概987年出生,1053年左右去世,福建武夷山人,本名三变,后来改名叫永,字耆卿。在家排行老七,所以大家都叫他柳七。他当过屯田员外郎,所以也叫柳屯田。这人挺有意思,自称“奉旨填词柳三变”,意思就是皇帝让他专门写词,还自诩“白衣卿相”,虽然没当大官,但觉得自己挺牛的。他写的词大多是城市风光、歌妓生活,还有出门在外的感慨,慢词写得特别好,语言通俗,曲调也好听,当时流传可广了,有句话说“凡有井水饮处,皆能歌柳词”,可见他多受欢迎。代表作有《雨霖铃》《八声甘州》这些。

柳永的科举之路究竟是怎样的-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简介 (柳永的科举之路)(图1)

柳永出身官宦世家,他爹柳宜一开始在南唐当官,南唐灭了就在北宋各地当县令,比如费县、雷泽县什么的。柳永就跟着爹到处跑,小时候在费县出生,后来还去过全州、扬州。994年,他爹调到扬州,柳永也跟着去了,还写了篇《劝学文》。997年,他爹升了官,让他弟弟带画像回家看望老母亲,柳永就跟着叔回了福建老家。在家乡的时候,他喜欢到处逛,1001年还写了首《题中峰寺》,后来读到一首叫《眉峰碧》的词,特别喜欢,就抄在墙上反复琢磨。第二年,他开始尝试写词,写了《巫山一段云·六六真游洞》,夸家乡武夷山风景,写得还挺有仙气。

1002年,柳永准备去京城考科举,路过杭州,结果一看杭州的山水那么美,城市那么繁华,就不想走了,天天听歌喝酒,跟歌妓们混在一起,过得挺潇洒。1003年,杭州有个叫孙何的大官,管得严,柳永见不到他,就写了首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,把杭州的美景写得淋漓尽致,这词一出,大家都传开了,柳永一下子就火了。后来孙何回京城了,柳永又写了《玉蝴蝶·渐觉芳郊明媚》,回忆跟孙何一起玩的日子。1004年到1007年,柳永离开杭州,沿着汴河到苏州、扬州,写了《双声子·晚天萧索》《临江仙·鸣珂碎撼都门晓》,回忆以前的日子,算是过了一段比较放荡的青年时期。

1008年,柳永到了京城汴京。那时候北宋挺太平的,京城特别热闹:元宵节皇帝跟老百姓一起玩,清明节大家去郊外踏青,端午节赛龙舟,柳永看着这繁华景象,写了不少词把这“承平气象”都描绘出来了。1009年,科举考试快到了,柳永觉得自己肯定能考上,自信满满写了“定然魁甲登高第”。结果考试的时候,真宗皇帝下诏批评那些文风浮靡的,柳永没考上。他挺生气的,写了《鹤冲天·黄金榜上》,发牢骚说考不上算了,还不如当个“白衣卿相”。不过他也没完全放弃,后来又写了《如鱼水·帝里疏散》,对落第的事没那么在意了,还是想再考。1015年,柳永第二次考科举,又没考上,跟他好的歌女虫娘也跟他闹掰了,他写了《征部乐·雅欢幽会》,又失恋又失意,挺郁闷的。

柳永的科举之路究竟是怎样的-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简介 (柳永的科举之路)(图1)

1018年,柳永的长兄柳三复考上了进士,他第三次落榜。1024年,他第四次落第,这次彻底生气了,离开京城,跟情人(可能是虫娘)告别,写了那首特别有名的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,说“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”。然后他就南下,靠写词过日子,名气越来越大了。在外面漂泊久了,身心都累,他写了《轮台子·一枕清宵好梦》,回忆以前在京城的日子,感叹“芳年壮岁,离多欢少”。1029年,柳永回了一趟汴京,发现还是那么繁华,但老朋友都没了,挺伤感的,又离开了,去了西北。

1032年到1033年,柳永在渭南漫游,写了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,那句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”就是这首里的。后来又去了成都,那时候成都挺繁华的,柳永写了词送给当地知州。离开成都后,他沿着长江往东走,经过湖南、到了鄂州。1034年,仁宗皇帝亲政,开了个恩科,以前科举没考上的人机会大了,柳永赶紧从鄂州赶回京城,这次跟他哥柳三接一起考上了进士,被任命为睦州团练推官。这年他都快五十了,终于考上,挺高兴的。

柳永的科举之路究竟是怎样的-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简介 (柳永的科举之路)(图1)

二月,柳永从汴京去睦州,路过苏州,当时范仲淹在苏州当官,柳永就去拜访他,还写了词送给他。九月,睦州知州吕蔚挺欣赏柳永的才华,向朝廷举荐他,但因为“没有好的政绩记录”被拦下了。1037年,柳永调到余杭当县令,为官挺清正,老百姓很喜欢他,算是个好官。1039年,他到浙江定海的晓峰当盐监,写了首《煮海歌》,详细描述了盐工们干活多辛苦,挺有同情心的。他在地方上干得不错,被称为“名宦”。

那柳永最后是怎么死的呢?1043年,柳永调到泗州当判官。这时候他已经当了九年地方官,而且政绩都挺好,按宋朝的规定,该升职了,结果一直没升成,柳永挺郁闷的,感叹自己“游宦成羁旅”。秋天,他写了首《醉蓬莱·渐亭皋叶下》,里面有“太液波翻”之类的句子,皇帝看了不高兴,他想申诉改官,也没成功。八月,范仲淹当参知政事,搞庆历新政,重新定了官员升职的规定,柳永才申雪成功,改成著作佐郎,又调到西京灵台山当县令。1046年,他转官著作郎。第二年,柳永又去了一趟苏州,写了词送给苏州知州滕宗谅。1049年,他转官太常博士。1050年,改任屯田员外郎,差不多这时候就退休了,住在润州。1053年,柳永去世了。


上一篇: 后世对范仲淹的历史评价怎么样?-宋朝词人范仲淹简介 (后世对范仲淹的评价有哪些) 下一篇:宋朝军事薄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(宋朝军事薄弱的原因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