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敢造李渊的反-朱棣为何不敢造朱元璋的反 (李世民敢造李渊吗)
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造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当一个冒着生命危险去铤而走险之时,他一定是身处绝境之中,毕竟连蝼蚁都知道偷生,又况乎人呢?李渊与朱元璋不但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,而且他们对他们最...
今天聊聊朱棣造反这事儿,可能跟你听的不太一样。人都说兔子急了还咬人,但凡有人敢拿命赌一把,那肯定是没退路了,对吧?毕竟蝼蚁偷生,谁愿意拿自己开涮呢?
但你对比下李渊和朱元璋,他俩根本不是一个段位的,而且对自家最能干儿子的态度,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李世民这事儿,说白了就是朱元璋认定的“大唐开国第一功臣”。你要是觉得比朱元璋还懂历史,非说大唐江山不是李世民打下的,那你可以划走了——接下来说的都是实在话,不带半点情怀,别让自己不痛快。

李建成、李元吉敢对当时大唐第一功臣、手握兵权的李世民动手,没李渊默许他们敢?在绝对的军权面前,太子算啥,皇帝就是个名号罢了。李元吉都敢给李世民下毒了,这俩人早就是你死我活了。
说白了,李世民要是再不动手,他和手下那帮功臣就得被团灭了。
再说说朱棣。现在人都说他跟他爹朱元璋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朱元璋有朱棣这么个儿子,肯定不会有“儿子不像我”的遗憾吧?
朱元璋对这个儿子,可是下了血本:把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闺女嫁给他,太子妃却只是开国第二功臣常遇春的闺女。而且徐达当时还活着,常遇春早没了。
你要说大将军徐达,不想让自己女婿、后来的外孙朱高炽当皇帝,谁信?
说手握兵权的大将军没行动力,得是多不懂世道的人才能说出这话?徐达都是病重了才离开北平回京养病的,之前一直待在北平帮衬他女婿。要说徐达没暗示过手下人效忠燕王,估计只有装傻和真傻的人才信。
朱元璋啥人?锦衣卫都盯着呢,他肯定一清二楚。按明太祖那强势劲儿,他要是真不乐意,徐达敢这么搞?他没吭声,其实就是默许了,甚至是在鼓励。
不信?那你看看徐达洪武十八年死了,朱棣失去岳父帮衬后,他爹朱元璋干了啥。

洪武二十三年到二十五年,这两年里,吉安侯陆仲亨、延安侯唐胜宗、平凉侯费聚、南雄侯赵庸、荥阳侯郑遇春、宜春侯黄彬、河南侯陆聚一个个被朱元璋赐死,就连死了的营阳侯杨璟、济宁侯顾时,也被拉进“胡惟庸党”跟着遭殃。
先不说侯爵是超品,手下跟着打天下的骄兵悍将多的是,丞相才一品。就论胡惟庸都死了十年了,他们还被打成“胡惟庸党”,这说得过去吗?
再往大了看,亲王、军队统帅兼执政大臣、真正的帝师太师、皇太子,这几年的命运轨迹,你品品。
洪武二十三年四月,潭王朱梓自焚;五月,太师李善长自杀——胡惟庸案根本没完。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四月,太子朱标死了,朱元璋才停了这轮“胡惟庸案”。
能让亲王自焚、太师自杀……在大明,谁能办到?心里没数吗?
你再想想,最大受益者是谁?
这轮清洗,名义上是清“胡惟庸党”,实际上是清“太子党”吧?
太子死了,朱元璋跟侍卫傅让说:“太子没了,长孙还小,我想立燕王当太子。”结果傅让的姐姐是晋王世子的妃子,他把这话传出去了,刘三才就劝朱元璋:“要是立四子燕王当太子,二子秦王、三子晋王咋办?”

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日,朱元璋立了既不是最大也不是嫡孙的朱允炆当皇太孙(当时嫡孙朱允熥有法理上的继位权,他舅公蓝玉、舅舅常升也有能力保他坐稳这位置,对吧?当时朱元璋年纪最大的孙子其实是晋王世子朱济熺)。立完太孙,朱元璋立马把大宁都司升成了北平行都司。
后来的蓝玉案,傅友德不肯杀儿子(就是泄密的傅让),就被朱元璋赐死了——有人说这是给朱允炆扫路,但为啥没人提,朱元璋为啥不削对朱允炆威胁最大的朱棣的兵权?
事实上,朱元璋不仅没削朱棣的兵权,反而继续把大权交给他——这个最像他的儿子。
二子秦王死了,洪武三十年四月,朱元璋让四子朱棣派北平行都司的兵去陕西行都司的天城筑城。让四子派兵到陕西境内,这不就是让朱棣接管陕西的军权吗?
三子晋王死了,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九日,朱元璋又给四子下敕令:“现在天下太平,但得居安思危。你是我儿子里最能干的,现在也是老大。攘外安内的重任,除了你还有谁?我已经让你兄弟(其他八大塞王)、杨文、郭英都听你节制,你可得干好了,别让我失望。”

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日,朱元璋快驾崩的时候,派中使去北平召燕王进京,结果朱棣在淮安被人骗了(后来朱棣对他妹夫梅殷、梅殷儿子的态度,感觉能猜到骗他的是梅殷),半路就回来了。
临终前,朱元璋还问身边的人:“四子回来了没?”听说燕王快到了,他立马笑了……
先不说每代《明实录》都只藏密室,给皇子皇孙参考(不对外公开,不存在文过饰非)。就《明太祖实录》这些记录,到最后形成了这么符合人情世故的逻辑闭环。还说这是假的,不是蠢就是坏。
朱元璋对他爹这么好,朱棣有啥理由反他?难道朱棣是傻子?
再说奉天靖难的时候,朱棣领着北平行都司十多万兵马,带着张玉、张辅父子打了几次百万军团会战,把陕西行都司(部分)、山西行都司(部分)、四川行都司、云南都司、山东都司、辽东都司的野战军干掉了几十万(斩首、淹死、烧死的都有),兵围南京第一件事,还是去孝陵祭拜他父皇(军事上,这就是干干净净的改朝换代)。

你要是对这么多人参战有疑问,可以仔细看《明太宗实录》,里头每个字都写着呢。奉天靖难后期的中军主将张辅,就是《明太宗实录》的监修。朱棣驾崩后,没人比他更了解那四年战争。当然,也没人比当过平安南总兵官、北征总兵官的张辅(《明仁宗实录》里写他是北征总兵官)更懂之后的战争了。
而且朱元璋定的每个大案,就连徐达死后曾在北平辅佐过的傅友德,朱棣都没推翻。这明显说明,朱棣确实是最大受益者。
后来让张辅灭安南,第一次北征(明灭北元之战),在漠北击败元主本雅失里从撒马尔罕带回的军团;在漠东击败北元太师阿鲁台和兀良哈联军,逼阿鲁台降明;第二次北征,在漠西(比新疆还大的地方)击败瓦剌……还让郑和带着水师,在海上称雄。

接着让明朝继元、唐、西汉、秦之后,成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的超级古中国。他仿汉、唐、元设两京时,北京三大殿被天火烧了,他以为是父亲不愿意北京当第二首都降罪,这时候威望如日中天的他,不仅没坚持北京当首都,还把南京改回京师,最后三年还策划了三次北征,完成父亲对他的期待(北京正式成两京,是明英宗时候的事儿)。
这父子俩的感情,深到让人不敢信。跟李渊、李世民那对父子,根本就是两码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