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词人周邦彦简介-旧时词论为何称他为-词家之冠 (宋朝词人周邦彦的别号是什么)
宋朝词人周邦彦有哪些诗歌作品?周邦彦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周邦彦简介,周邦彦,1056年,1121年,,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,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汉...
说起宋朝词人,周邦彦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名字。字美成,号清真居士,钱塘人,北宋末年的大词人,后世还给他封了个“词家之冠”的头衔,够厉害吧?
周邦彦(1056-1121),这哥们儿在北宋末可是响当当的人物。当过太学正、庐州教授,还做过溧水县令,后来官至徽猷阁待制,还管过大晟府——就是管音乐的那个机构。他最牛的是精通音律,自己捣鼓了不少新词调,写词那叫一个讲究:格律严得像数学题,语言华丽得像绣花枕头,尤其是长调,铺叙功夫一流,后来的格律派词人都把他当祖宗。

他年轻时吧,性格有点散漫,但特别爱读书。宋神宗那会儿,他写了篇《汴都赋》,拍马屁似的夸新法,结果真被提拔了,当上了太学正。后来一路升官,做到徽猷阁待制,还管过音乐。不过晚年有点污点,跟蔡京那边的刘昺走得太近,名声受了点影响。但他写词是真有一套,精通音律,写闺情、羁旅、咏物都拿手,语言又雅致,长调铺叙特别厉害,后来的人都说他是“词中老杜”。
格律严,语言曲丽精雅,长调铺叙更是一绝,把柳永、张先的慢词又往前推了推。加上爱用典故,风格浑厚典雅,缜密得很。他的词呢,内容其实不算多广,大多是男女情爱、咏物怀古、出门在外的感慨,境界不算特别高。但艺术上绝对是大家!铺叙功夫绝了,写景抒情里穿插讲故事,搞得词里弯弯绕绕的,抑扬顿挫,谁读谁觉得有味儿。

比如《少年游》里“并刀如水”,51个字,不光讲故事,还写对话,活灵活现的,跟看戏似的。另一首“朝云漠漠散轻丝”更绝,一首小令塞了两个故事,中间用一句“而今丽日明金屋”串起来,把以前的恋爱和后来的金屋藏娇对比,最后说“相聚不如相思”,那味儿,绝了!还有《兰陵王·柳》,把离愁别恨、人和物、情和境揉成一锅粥,读着读着就想掉泪。
他音律严整,格调精工,还爱创新调,所以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,格律派的创始人,后来的姜夔、吴文英都受他影响。他的集子有《片玉词》《清真集》啥的,里面还收了别人给他词配的和词,不过现在主要看《片玉词》10卷。

他的名字“邦彦”,其实是《诗经》里来的,“邦之彦兮”,意思就是国家有才华的人,果然没白叫。王国维还夸他“言情体物,穷极工巧”,说他写情写景,手法特别溜,就是创调的才多,创意的才少点,不过这也不影响他是一流大家。
那他到底写了哪些好词呢?列几个你听听:《兰陵王·柳》《苏幕遮·燎沉香》《西河·金陵怀古》《过秦楼·水浴清蟾》《六丑·蔷薇谢后作》《瑞龙吟·章台路》《满庭芳·风老莺雏》……数都数不过来。
《苏幕遮·燎沉香》这首,“燎沉香,消溽暑”,一开头就把人拉到夏天,鸟雀叫着看晴天,荷叶上的水珠被太阳晒干了,风一吹,荷叶一一立起来,画面感绝了!后面突然转到“故乡遥,何日去”,一下子就emo了,梦里还划着小船回老家,谁看了不迷糊?《兰陵王·柳》更是经典,“柳阴直,烟里丝丝弄碧”,写柳写得跟真的一样,后面追忆送别、怀念旧事,“沉思前事,似梦里,泪暗滴”,看得人心都揪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