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朱元璋为何没有杀掉他-面对多次战败的汤和 (朱元璋为何没杀徐达)
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汤和的文章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看,明史·汤和传,开头,就知道汤和这个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差,从取和州,时诸将多太祖等夷,莫肯为下,和长太祖三岁,独奉约束甚谨,太祖甚悦...

admin
翻《明史·汤和传》开篇,就觉着这人的结局差不了。打和州那会儿,一堆将领都跟朱元璋平起平坐,没人愿意低头。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,偏偏最守规矩,朱元璋挺高兴的。这跟徐达有点像,早年在滁州,徐达敢替朱元璋当人质换孙德崖,这也是他后来结局好的伏笔。 朱元璋为何没有杀掉他-面对多次战败的汤和 (朱元璋为何没杀徐达)(图1) 不过汤和也对朱元璋发过牢骚,朱元璋对他也不满。汤和守常州的时候,有次请示事没让朱元璋满意,他喝多了就抱怨:“我守这座城,跟坐在屋脊上似的,左边看左边,右边看右边。”毕竟平时那么恭着他,他倒这么对我。朱元璋听了心里就记恨上了。 洪武三年封功臣,朱元璋数落汤和打陈友定时犯的错,只封了他个中山侯。后来平中原回来算功,说汤和打福建时放了陈友定的余党,导致八郡又乱了,班师时还被秀兰山贼偷袭,死了两个指挥,所以封不了公。 洪武四年朱元璋让汤和当征西将军,带着周德兴、廖永忠打明夏。戴寿守瞿塘关,横了铁锁链,又碰上大雨,江水涨了,汤和在大溪口停了几个月没动。后来傅友德从秦陇那边打进去,廖永忠破了瞿塘关,汤和才“带兵跟上”。回来算功,傅友德、廖永忠拿了大头。当时的明夏,明玉珍都死了五年了,明升才十五岁,这伐蜀本就是给汤和送功劳的,朱元璋对他表现特别不满,直接说他:“我让你打蜀,你却在归州磨蹭!要不是傅友德闯进剑阁,廖永忠破了瞿塘,蜀地怎么打得下来?打保宁你也不往前冲。你跟我从濠梁就在一起,军功不少,本该封公,可你功过相抵,才当了个第一侯。现在又让别人抢了功,我真替你惋惜!”汤和当时肯定明白朱元璋啥人了,加上自己确实不行,只能磕头认错。 朱元璋为何没有杀掉他-面对多次战败的汤和 (朱元璋为何没杀徐达)(图1) 洪武五年北伐,汤和跟着徐达出征,本该是立功机会,结果徐达打得不利,汤和在断头山还吃了败仗,死了个指挥同知。朱元璋呢?“帝不问”——压根没提这事。 洪武十一年汤和封信国公,朱元璋给的诰书里先说“你守常州时忠心不够”,接着又夸“平了越地、打下八闽、抓了察罕脑儿酋长、取了巴蜀,是有功的”。意思就是:你有功,但也有过,我既往不咎,你自己心里得有数。 汤和跟朱元璋这关系,微妙着呢。洪武二十一年,汤和说自己老了想回家。当时开国六公,徐达、邓愈、李文忠都没了,剩下的公侯都在京城,看到汤和先开口,才跟着提退休。这就叫眼力见。 朱元璋同意了,让他们在凤阳盖房子。当时浙闽倭寇闹得凶,朱元璋对汤和说:“你虽然老了,给我勉强走一趟吧。”汤和没让人失望,沿海修了几十座城,用了好几万兵丁役夫,浙地百姓有抱怨的,汤和说:“做长远打算的不计较眼前抱怨,干大事的不在乎小节。”直到嘉靖年间倭寇最凶,汤和修的那些城都挺结实,浙地靠着它们自保,很多人还怀念他。 朱元璋用人,真有两下子。洪武二十三年汤和病得说不出话,朱元璋当天就去看他,叹了好久。病刚好点,就让儿子接他进宫,坐车进见。二十七年汤和病重,朱元璋想见他,用安车接来宫里,亲手摸着他,聊起过去一起打天下的艰难事。汤和说不出话,只能磕头,朱元璋都哭了,给了不少钱办丧事。感情这么深,还有啥可求的。 汤和晚年经历了胡惟庸、蓝玉案,听着李善长、冯胜、傅友德他们一个个死,做事更小心了。每年进京朝见,听到的事一句都不敢往外说。从刚开始的“守规矩”、守常州时发牢骚,到后来打完蜀战磕头认错,再到老了主动求回家,最后变得“特别谨慎”——没有胡惟庸的贪得无厌,没有蓝玉的嚣张跋扈,就跟着朱元璋的性格变,慢慢调整自己。这大概就是官场里保命最实在的办法吧。


上一篇: 宋朝三百年都没有收回的地方-朱元璋是怎么一年就收复回来的 (宋朝三百多年) 下一篇:朱棣的权力有多大-朱元璋生前为何没有解决这个威胁 (朱棣的权力有哪些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