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没能葬入明十三陵-明代宗朱祁钰驾崩后 (为什么没能葬坟墓)
明代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朝代,同时,明朝对皇帝的安葬也是有一定的要求,当时明朝有十三陵墓,明朝所有的皇帝都在这个陵墓里面,非常的雄...
明代宗朱祁钰的故事,你可能听过不少,但有些细节还真挺有意思的。明朝十三陵,大家都知道吧?除了朱元璋在南京,建文帝下落不明,其他基本都葬那儿了。但唯独第七位皇帝,明代宗朱祁钰,愣是没进去,这是为啥呢?
明代宗朱祁钰,1428年出生,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,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弟弟。土木堡之变,英宗被蒙古抓走,他这才被推上皇位,年号景泰。他在位的时候,重用于谦,组织了北京保卫战,把瓦刺打跑了,还整顿了吏治,当时朝政清明了不少。但后来英宗被放回来,他冷落对待,这步棋走得挺差。结果在位8年,病中被英宗复辟给废了,软禁起来,生生气死,才30岁。宪宗时给他上了谥号,但庙号代宗,葬在金山口,也就是明朝藩王的墓地,没进十三陵。

明朝从成祖迁都北京到崇祯,除了失踪的建文帝,其他14个皇帝有13个都葬在十三陵,连亡国之君崇祯都在。就朱祁钰例外,这跟他和英宗的恩怨脱不了干系。
朱祁钰是宣宗次子,英宗弟弟。正统十四年土木堡,英宗被瓦刺抓了,朱祁钰被立为帝,遥尊英宗为太上皇。他即位后用于谦打退瓦刺,还把英宗给要回来了。可英宗回来哪甘心当太上皇?朱祁钰又怕他抢位,就把他软禁南内,兄弟俩仇就这么结下了。
景泰八年,朱祁钰病重,英宗的心腹石亨、徐有贞、曹吉祥他们,趁机动了“夺门之变”,把英宗扶上皇位,改元天顺,废了景泰帝,还杀了于谦。朱祁钰病重期间,英宗连太医都不让给他看,病情越来越重,最后驾崩。有人说他是病死的,也有人说是英宗让人用白绫勒死的,反正说法挺多。英宗复位后,压根不认他这个皇帝,连他已经在天寿山修的陵墓都给拆了,按亲王的规矩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,叫景泰陵。

后来英宗死了,他儿子宪宗即位,念着朱祁钰当年迎回英宗有功,恢复了景泰年号,还按皇帝礼重修了景泰陵。但十三陵还是没他的份儿,成了迁都北京后唯一没进去的大明皇帝。
朱祁钰的生母吴氏,原本是汉王朱高煦的侍女。宣宗平定汉王后,吴氏被收入后宫,但因为出身问题,一直住在宫外,生下朱祁钰后才被封为贤妃。宣德帝临终前托付张太后照顾他们母子,朱祁钰后来被封成王,本来安安稳稳过日子,结果土木堡之变,英宗被抓,他被推上皇位。
朱祁钰监国的时候,有人提议南迁,被于谦一口否决,还得到了他的支持。于谦这人确实有魄力,朱祁钰很欣赏他,两人配合得挺好。后来午门血案,群臣打死王振党羽,朱祁钰差点跑,于谦拉住他,让他惩治奸臣,稳住了局面。即位后,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,通州粮食抢运进京,加固防御,练新军,硬是把瓦刺打跑了,明朝这才稳下来。

景泰朝政治比正统朝清明,但朱祁钰在英宗和太子的事上犯了大错。英宗被放回来后,他软禁人家,还想着把自己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,废了英宗的儿子朱见深。结果朱见济早夭,他精神受打击。景泰八年他突然病重,建储问题还没议完,夜里英宗就发动了夺门之变,他被废,没多久就死了。于谦、王文也被杀,景泰朝就这么结束了。他支持于谦守北京,重用忠臣,有功;但对待英宗和太子的事上,确实小家子气,最后落得这个下场,也挺让人唏嘘的。
朱祁钰
朱祁钰,宣宗皇帝的次子。说起景泰帝,大家会想起北京保卫战、夺门之变这些事,他这一辈子,挺戏剧性的。
他生母吴氏,本是汉王府侍女,宣宗亲征抓了朱高煦,把汉宫女眷充入后宫,吴氏就这样被临幸。但封建礼教下,她不能当嫔妃,只能住宫外,生下朱祁钰才被封贤妃。宣德帝病重时召他们进宫,托付张太后,封朱祁钰成王。本来能安稳一生,土木堡之变改变了这一切——他监国,后来英宗被俘,太子才两岁,他被推上皇位,遥尊英宗为太上皇,立朱见深为太子。
监国时就有南迁之争,徐有贞提议,于谦反对,朱祁钰支持于谦。午门血案,群臣打死王振党羽,朱祁钰想跑,于谦拉住他,让他惩治奸臣,两人感情更深了。即位后,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,准备充分,军民一心,打退瓦刺,明朝稳住了。
但朱祁钰在英宗回归和太子事上错了。英宗被放回来,他不愿接,于谦劝他才让杨善迎回,却软禁英宗。后来他还废了朱见深,立自己儿子朱见济,结果儿子早夭。景泰八年他病重,建储问题没解决,夜里英宗就复辟了,他被废,按亲王礼葬西山。他一生有功有过,最后结局挺惨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