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明朝太监的发家史是怎样的-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名的太监 (明朝太监的发展)

明朝太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~要说历史上哪个朝代的太监最出名,肯定就是明朝了,我们所熟识的太监刘瑾、魏忠贤、王振等宦官都是明朝的,为什么明朝就能出现这么多有名的太监呢?...

admin
明朝那些太监的故事,你们听过多少?要说哪个朝代的太监最有存在感,那必须是明朝吧。像刘瑾、魏忠贤、王振这些咱们熟知的太监,都是明朝的。为啥明朝能冒出这么多有名的太监?这跟当时的政策脱不了干系。通常咱们印象里,太监就是皇上身边的小跟班,基本不碰朝政,但明朝的太监,权力可就大得多了,有的甚至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,想想都瘆得慌。今天就掰扯掰扯,明朝太监是怎么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的。

厂里的公公为啥能独掌大权?

明朝的太监,虽说没东汉末年、晚唐那帮宦官那么嚣张,能直接决定皇帝废立甚至生死,但他们干政的时间,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。从永乐朝开始,太监们就慢慢起来了,直到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,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,后来甚至闹出魏忠贤自封“九千岁”这种离谱的事。

明朝太监的发家史是怎样的-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名的太监 (明朝太监的发展)(图1)

明朝刚那会儿,太监们就只配当奴才,一点权力都没有。朱元璋是草根出身,对前朝怎么完蛋的还算门儿清,所以直接从根儿上断了太监干政的路。洪武十年,有个老太监好心好意指出公文里的问题,说得没错,结果还是被朱元璋打发回家了——就因为“干政了”。那会儿,太监的权力跌到历史最低谷,不光不能干政,还不能跟官员勾结,连置办产业都不行。

到了明成祖这儿,对太监的态度开始有点微妙变化,把他们当心腹用,成了控制大臣的重要工具。朱棣为啥信太监?因为夺位时,太监们帮了大忙——他身边的太监上阵打仗勇得很,建文帝那边的不少太监还给他递过重要情报。朱棣上台后,怕失意的太监像出卖建文帝那样出卖自己,干脆违背祖训,开始拉拢太监。这么着,明朝太监就开始悄悄染指权力了。朱棣先后派太监出使外国、监督军营、巡视边疆,最出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。永乐十八年,又设了东厂,让太监主持,专门盯着大臣和老百姓的动静,这就给后来太监专权乱政埋了雷。

明英宗朱祁镇那会儿,太监权力又扩大了,开始能带兵了。朱祁镇九岁登基,就是个爱玩的熊孩子,太监王振天天带着他玩,这鬼主意特别多的大玩伴,让小皇帝佩服得五体投地。靠着皇帝的信任,王振把朝政大权攥手里,谁也管不了。英宗长大后,翰林院刘球劝他亲政,王振不乐意,直接把刘球抓进大牢,乱刀砍死了。

明朝太监的发家史是怎样的-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名的太监 (明朝太监的发展)(图1)

有次王振去国子监视察,祭酒李时勉没特别搭理他,王振就把他戴上枷锁在国子监门口示众三天。几千学生哭着求情都没用,最后英宗妈何太后知道了,亲自出面才把他救出来。英宗即位第十五年,蒙古瓦剌老来边境捣乱,王振一个劲儿撺掇英宗亲征,想立个大功。大军浩浩荡荡往北走,事先没准备充分,路上都有士兵饿死了。到大同附近时,碰到逃回来的败兵,说蒙古人凶得不行,军心一下子乱了,只能往回撤。走到离居庸关30公里的土木堡时,瓦剌追兵上来了。兵部尚书邝野让英宗赶紧入关,可王振搜刮的金银财宝还没到,他当场就把邝野一顿骂。等瓦剌骑兵把英宗他们包围了,王振才明白权力这东西,关键时刻真不管用。愤怒的禁卫军官樊忠抡起大锤把王振砸死了,自己最后也战死了。这一战明军全军覆没,英宗成了俘虏,成了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耻辱。

明宪宗朱见深那会儿,太监权力彻底膨胀了。宪宗给亲信太监汪直超大的军政权力,外面的大臣想升官,都得走汪直的后门,当时谁不以认识汪直为荣。有次汪直奉皇上命令去北方巡边(能干这活儿的,都是皇帝最信得过的),那些镇守边疆的督抚、总兵、知府,都跑出二三百里去迎接,见面还得跪着。回京后,拍汪直马屁的全升官了,不肯巴结他的,不是被撤职就是被贬。

明朝太监的发家史是怎样的-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名的太监 (明朝太监的发展)(图1)

成化十四年(1487年),闹出个假汪直案。崇王府一个叫杨福的仆人,长得跟汪特像,借出差的机会冒充汪直。从芜湖、常州、苏州到杭州、绍兴、宁波,他到哪儿,官员们都争着巴结,还有人找他打官司。后来他跑到福州,才被拆穿,最后被砍了头。这事儿让真汪直挺尴尬,但也从侧面说明了他权势有多大。

明武宗朱厚照15岁登基,这皇帝荒唐又任性,只爱女人和玩,还留下过“游龙戏凤”的破事。从小跟他一块儿玩大的太监刘瑾,靠着皇帝的昏庸和信任,把大权抓手里。他身边还有八个帮凶,当时人叫他们“八虎”。武宗刚即位,刘瑾就让他相信,托孤大臣谢迁、刘健他们结党,想把皇帝孤立起来,结果这些人全被赶出朝廷,连大名鼎鼎的王阳明也被打了一顿板子,贬到边远地方。从那以后,朝里大臣见了刘瑾都躲着,争先恐后拍他马屁,刘瑾彻底把朝政大权攥手里了。

有天早朝,武宗发现一封揭发刘瑾罪名的匿名信,居然把信给了刘瑾。刘瑾当场暴怒,让三百多个高级官员跪在奉先门外的太阳底下,非要揪出写信的人。这些大臣从早上跪到天黑,好几个人被晒死了。没死的晚上又被关进锦衣卫大牢。后来发现信是太监内部写的,这事才算完。

明朝太监的发家史是怎样的-明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有名的太监 (明朝太监的发展)(图1)

刘瑾权势熏天,整个政府都围着他转,首辅焦芳、户部尚书张彩、兵部尚书曹元在他眼里跟奴才没区别。国家大小事都在他家私宅里定,再荒唐的政策也没人敢说个“不”字。各地官员进京述职,都得给刘瑾送钱,叫“拜见礼”,少则一千多两,多则几千两。要是升了官,还得送“谢礼”。送少了不行,马上撤职;但要是赶紧加钱,官职又立马恢复。就这么着,他把朱家江山当成刘家江山,攒下了天文数字的家产:大概33万公斤黄金、805万公斤白银。后来李自成打进北京时,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才20万公斤黄金。

刘瑾只当了五年权,右都御史杨一清利用“八虎”里的矛盾,挑拨张永反对他。这个干尽坏事的玩意儿,finally被武宗下令抓起来抄家了。从刘瑾家抄出来的不光是堆成山的金银,还有假玉玺、玉带这些违禁品。其中有两把貂毛扇子,暗藏机关,一按按钮就飞出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。武宗看了,眼睛都直了。

刘瑾那会儿,太监权力算是到顶了,太监权力扩张的整个过程也算走完了。后来魏忠贤专权,不过是这些前辈们权力的翻版和延续。这么一来,历史上就出了最讽刺的一幕:朱元璋怕太监干政,拼命限制他们权力,结果明朝反倒成了历史上太监权势最盛的朝代,被人叫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”。


上一篇: 既然锦衣卫这么臭名昭著-为何朱棣刚即位就恢复了它 (锦衣卫出自) 下一篇:为什么没能葬入明十三陵-明代宗朱祁钰驾崩后 (为什么没能葬坟墓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