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

对曹化淳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魏忠贤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太监之一,而且因为权势极大,位极人臣,甚至被下人尊为,九千九百岁,,意思是距离皇帝仅一步之遥,可见其显赫程...

admin

说到曹化淳和魏忠贤,这俩人在明朝末年可是绕不开的大人物。魏忠贤这人,估计大家都不陌生,历史上最牛的太监之一,权大得吓人,底下人甚至尊他“九千九百岁”,意思就差一步到万岁爷了,这排面,古今能有几个太监比得上?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(图1)

那魏忠贤凭啥能这么大权在握?其实他年轻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整天在街上混,虽然大字不识一个,但骑马射箭倒是一把好手,还特爱赌博,喝酒玩样样来。没钱?那不妨碍他跟一群混小子赌天赌地。后来有一次赌输了,郁闷得不行,一狠心就自宫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古代可不是自宫就能进宫当太监的,内臣选拔严得很,时间、人数都卡得死死的。魏忠贤一直拖到万历年间才好不容易被选进宫,跟了个叫孙暹的太监,靠拍马屁混进了甲字库。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(图1)

虽然魏忠贤会来事儿,特别会溜须拍马,但真正让他起飞的,是碰上了明熹宗的奶妈客氏。客氏原本跟大太监魏朝是对食,可魏朝这人太死板,客氏跟他处着觉得闷得慌。魏忠就不一样了,进宫前可是风月场上的老手,没几天就把客氏哄得开心,客氏立马冷落魏朝,跟魏忠贤打得火热,俩人关系铁得很。

可光这样还不够,关键是后来明神宗、明光宗一个月内接连驾崩,继位的明熹宗朱由校,对他奶妈那叫一个宠。登基不到一个月就封客氏当奉圣夫人,客氏的娘家也跟着沾光,鸡犬升天。魏忠贤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,一路升到当时太监里头权势最大的。后来他和客氏把持朝政,搞什么“乙丑诏狱”“丙寅诏狱”,整东林党人整得狠,搞得民怨四起。但魏忠贤的权说到底还是靠明熹宗撑着,熹宗一死,崇祯上来,立马就把魏忠贤和他那帮党羽给端了。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(图1)

那为啥明末另一个太监头子曹化淳会说“忠贤若在,时事必不至此”呢?先说说曹化淳这人。小时候家里也穷,受“近君养亲”的风气影响,十二三岁就进宫了。这小子脑子灵光,又肯学,诗文书画样样行,被司礼太监王安看上,当了亲信。结果魏忠贤专权时害死了王安,曹化淳受牵连,被赶出北京,发配南京待罪。崇祯继位后,把他召回来委以重任,平反冤案,办得利索,深得崇祯信任,后来成了崇祯朝最大的太监头子,司礼秉笔太监、东厂提督都是他的。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(图1)

曹化淳当年可是崇祯收拾魏忠贤的得力助手,平反了两千多件冤案,功劳不小。可到了晚年,他倒霉了。辞官回家好些年后,东林党人还上疏告他“开门迎贼”,说他李自成进城时跟着,清兵入关时又跟着,是卖国乱臣,“万斩不足服万民心”。曹化淳早年跟东林关系不错,人也忠厚,没干过啥坏事,居然被文人这么污蔑,扣上“开城纵贼”的锅。他自己都感慨“家居六载还遭谤,并信从前使不真”,这时候才明白文人的无耻,也体会到当年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。所以才会说出那句“忠贤若在,时事必不至此”吧。

这么看来,曹化淳到人生最后才悟过来,原来大明最大的问题不是太监专权,而是东林党人。魏忠贤到底是不是真那么坏?谁也说不准,反正历史都是那批文人写的。他掌权后就跟东林党人斗,可究竟是他跟东林斗,还是明熹宗借他的手跟东林斗?天晓得。反正魏忠贤一死,东林党人彻底把持朝政,皇帝的命令没他们点头都出不了京城。国家局势一下子垮了,等到李自成兵临城下,还是这帮天天喊着忠君爱国的文人打开了城门。最后陪着崇祯皇帝自尽的,只有一个宦官王承恩……

曹化淳为什么会说出忠贤若在-明朝灭亡之前-时事必不至此 (曹化淳为什么打开城门)(图1)


上一篇: 康熙和顺治为何既是修墓又是立碑的-王承恩作为明朝时期的太监 (康熙和顺治为什么打仗) 下一篇:明朝时期的曹化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-曹化淳和曹正淳是同一个人吗 (明朝时期的曹国公是谁啊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