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这一称谓-仁宗-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-人如其名 (这种称谓)

天灾人祸不断,他却让西夏保持盛世,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,夏崇宗李乾顺驾崩后,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,史称夏仁宗,仁宗,是个很高的庙号,是后世对帝王施行仁政、恩泽百姓的称颂和褒奖,李仁孝在位期...

admin

天灾人祸不断,他却让西夏保持盛世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西夏皇帝——夏仁宗李仁孝。

夏崇宗李乾顺走了,他儿子李仁孝接班,就是后来的夏仁宗。“仁宗”这庙号可了不得,都是后世给那些对老百姓好、施行仁政的皇帝的褒奖。李仁孝当皇帝那会儿,天灾人祸没少来,但他总能灵活应对,处理得妥妥当当,还推崇法治,给老百姓谋福利,硬是守住了老爹李乾顺打下的西夏盛世,这“仁宗”的名号,他担得起。

这一称谓-仁宗-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-人如其名 (这种称谓)(图1)

夏仁宗李仁孝

他干过一件特别牛的事儿:编了一部超牛的律令。他跟他爹李乾顺一样,都挺看重依法治国,老早就琢磨着修法律。在旧法基础上,参照唐宋的律令,组织人编了20卷的《天盛改旧新定律令》,用西夏文刻出来发下去了。这法典可全乎了,结合西夏自己的情况,民法、刑法、经济法、军事法啥都涵盖,系统得很,是西夏最完整的法典。后来国外学者看了,都管它叫“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”,牛不牛?

说起来,李仁孝还有两大爱好,挺有意思的。第一个是爱汉文化。他生母是汉人,从小受妈妈影响,就对汉文化特别着迷。当上皇帝后,不光跟金朝处好关系,还跟南宋多来往,学儒家文化,直接把孔子封为“文宣帝”,在各州郡建孔庙祭孔。还学宋朝搞科举,在各州县设学校,皇宫里弄了个“小学”,让宗室子弟7到15岁必须去上学。后来又建了“太学”,他和皇后罔氏还常去亲自训导。印刷出版事业也搞得风生水起,硬是把西夏文化整出了个鼎盛时期。

第二个是信佛教。他派人跑到西藏,把高僧请到凉州来讲法,尊为上师,还组织人大量翻译佛经。现在能看到的西夏佛经里,好多都是他时期校对的,像《悲华经》《华严经》啥的,得有几十部。他还请了宗律、净戒、玄密国师这些高僧,在大度民寺搞了个超大的法会,一次就散了15万卷西夏文和汉文的佛经,这排面!

不过当皇帝也不容易,他还平息过三次大叛乱呢。第一次是萧合达叛乱。他爹李乾顺娶了辽国成安公主,萧合达是当时护送公主入夏的辽将,后来留在西夏当官。结果李乾顺联金灭了辽,成安公主和她儿子李仁爱气死了,已经当上夏州都统的萧合达怒了,直接在夏州城叛乱,还到处找人想拥立辽朝皇室后裔复国。那时候李仁孝还年轻,但一点不慌,赶紧让静州都统任得敬带兵去平叛。任得敬挺能打,才三个多月就把萧合达给抓了杀了。 这一称谓-仁宗-夏仁宗李仁孝无愧于-人如其名 (这种称谓)(图1)

成安公主

第二次是慕濬、慕洧兄弟叛乱。那时候金、南宋、西夏三足鼎立,金朝最牛,西夏被金朝围着。1141年六月,枢密使慕濬和慕洧兄弟俩密谋造反,想投奔金朝。李仁孝反应快,直接把哥俩抓了杀了。事后他还赶紧跟金朝解释,好话说了一堆,总算让金熙宗消了气,保住了西夏的安稳。

第三次最严重,是任得敬叛乱。这任得敬可不简单,他女儿任氏是李仁孝的太后,所以他地位特别高。而且他军事能力超强,前两次叛乱都是他平的,功劳大了去了,当上了国相,还封了楚王。但这人贪心不足,还想自己割据一块地方当皇帝,还偷偷跟南宋联系,想合着打金朝,推翻李仁孝。李仁孝知道了,赶紧拉拢金朝支持,一举把任得敬和他同伙都干掉了,硬是把西夏从分裂的边缘拉了回来。

李仁孝一辈子在内政外交上都下了不少功夫,让西夏社会发展得挺好,西域各国都跑来朝觐。那时候西夏的疆域可大了,现在宁夏、甘肃大部分,陕西北部、内蒙古西南部、青海东北部,还有新疆、蒙古国的一部分,都是西夏的,疆域之广,建国以来都没见过。说他是西夏的明君,真没错。


上一篇: 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术为何始于西夏-有什么物品可以见证 (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) 下一篇: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-河曲之战-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 (辽国如果没有灭亡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