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唐朝书法家薛曜是谁-他最后怎么成为了瘦金体之祖 (唐朝书法家薛稷)

薛曜,?,704年,,字异华,蒲州汾阴,今山西万荣县,人,唐朝大臣,中书令薛元超长子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世为儒雅之家,以文学知名,附会张易之,官至正谏大夫,著有,三教...

admin

薛曜,这哥们儿是唐朝人,具体生年没记载,死在704年左右。老家在蒲州汾阴,就是现在的山西万荣县。他爹是中书令薛元超,家里世代都是读书人,以文学出名。后来他跟张易之走得近,官做到了正谏大夫。

要说薛曜最出名的,还得是他的书法。他的字特别瘦劲,用笔细,结体疏朗,跟褚遂良的风格有点像,但更险劲纤细。后来宋徽宗的瘦金体据说就是学他的,所以后人还叫他“瘦金体之祖”。他还写了《三教珠英》,文集有二十卷,《全唐诗》里收了他五首诗。

唐朝书法家薛曜是谁-他最后怎么成为了瘦金体之祖 (唐朝书法家薛稷)(图1)

薛曜是薛元超的长子,褚遂良是他舅祖。不过他生平事迹史书上写得不多,知道的有限。

只知道他和王勃是朋友,咸亨初年还跟王勃一起在四川锦州玩过,王勃还写了送别诗记这事。后来在万岁登封年间(696年)当上了春宫郎中,神功年间(697年)又升了官,跟再从弟薛稷一起,因为辞学在朝里挺有名的。圣历二年(699年),他当奉宸大夫,跟李峤、员半千、阎朝隐、沈铨期、徐坚、张说、刘知几、宋之问、富嘉谟这些大牛一起编了本叫《三教珠英》的大书,总共1300卷,想想都觉得厉害。

久视元年(700年)五月十五,他跟着武则天去登封石淙山玩,武则天当场写诗,他也跟着奉和,还被命把武则天和群臣的唱和诗用正书写下来刻在崖壁上。后来他就没消息了,可能死在长安末年(703-704年)。河南登封有块《封祀坛碑》,就是他的代表作,字写得遒密有致。

薛曜跟薛稷是一个师傅学的书法,都学褚遂良。他的字瘦硬有神,用笔细劲,结体疏朗,但比褚书更险劲纤细,当时就很有名。不过他对褚遂良的字不是照搬,而是加了点自己的东西,结果也形成了点毛病,成了褚书的末流。

《夏日游石淙诗并序》是薛曜的代表作,属于“石淙河摩崖题记”里的一块。“石淙河摩崖题记”是唐久视元年(700年)三月十九日刻的,高3.7米,宽3.7米,楷书,39行,每行42字,是河南最大的摩崖碑刻,分《夏日游石淙诗并序》和《秋日宴石淙序》两部分。当时武则天带着群臣去中岳嵩山,登封峻极后,在石淙河避暑,还在水漂石上请群臣吃饭。

唐朝书法家薛曜是谁-他最后怎么成为了瘦金体之祖 (唐朝书法家薛稷)(图1)

武则天当时即兴写了首《夏日游石淙》,让16个大臣跟着写,叫《侍游应制》,她又写了序《夏日游石淙诗并序》,命薛曜书写,让工匠刻在崖壁上。这16个大臣里,有李显、李旦、武三思、狄仁杰、张易之、张宗昌、李峤、骞味道、姚元崇、阎朝隐、崔融、薛曜、徐彦伯、杨敬述、于季子和沈佺期。武则天请群臣吃饭这事,两唐书的武后本纪都没写,这块碑正好能补上。诗作已经收在《全唐诗》里,刻本文字和原诗有点不一样,还是碑刻的靠谱。《秋日宴石淙序》是张易之写的,主要写石淙河的山水,书者也是薛曜,他的书法瘦劲奇伟,被历代书家称为“宋徽宗瘦金体之祖”,存世作品极少,特别珍贵。

清人叶昌炽在《语石》里评价薛曜的字,说转折处运笔太重,像带霜的树枝,又像侧出来的水竹箭,奔腾千里到转弯处,突然撞过头,有点捉襟见肘的意思。他还说,要是学薛曜的字,还不如学《封祀坛铭》,至少没丢掉褚遂良的规矩。

不过关于薛曜,也有点争议。好多史书,包括《资治通鉴》,都把他跟薛瓘当成一个人。其实不对,西安碑林那边说了,薛瓘是薛怀昱的后代,薛曜是宰相薛元超的儿子,根本不是一码事。


上一篇: 唐朝宰相数量那么多-他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(唐朝宰相数量排名) 下一篇:其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什么时代精神-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简介 (洋溢着诗意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