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为什么读书人都会挤破头去科举呢-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 (为什么读书人比较清高)

还不知道,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的读者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说到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,我们首先想起的可能是明清时期的科举,明清科举的主要特点是八股取士,这个制度经常...

admin

想知道唐朝科举考上了有啥好处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。

说到古代科举,大家可能先想到明清的八股取士,范进中举的故事太经典了,考个举人高兴得疯掉,亲戚邻居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,这八股取士确实挺魔幻的。

但科举可不等于八股,八股是明朝才有的,唐朝早就确立科举了,还不考八股文,那考啥?了解唐代科举,才算真正懂科举制度的另一面。最近看了一本《唐代科举与文学》,里面讲得特清楚,今天就结合书里的内容,跟大家说说唐朝科举的好处。

为什么读书人都会挤破头去科举呢-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 (为什么读书人比较清高)(图1)

想考唐朝科举,大概得走这么几步:先得给自己打鸡血,然后报名时扬长避短,接着交作品、混人脉,注意格式别踩坑,最后等结果,各奔前程。先说说第一步,打鸡血——到底考上有啥好处,让你有动力接着读。

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做官。古代讲究“学而优则仕”,做官是读书人终极梦想。金榜题名就能拿做官资格,再过吏部的“释褐”考试,就能换官袍,从老百姓变成官儿。吏部这考试名儿挺形象,“释褐”就是脱了麻布衣,穿上官服。

为什么读书人都会挤破头去科举呢-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 (为什么读书人比较清高)(图1)

科举制在唐朝确立后,越来越多人靠科举走上仕途。韩愈就感叹过,再有本事,过不了科举这关,也没用。这心态后来读书人都有,清朝《儒林外史》里马二先生也说,孔子再生也得好好写文章考科举,不然谁给官做?跟韩愈一个调调。

除了做官,还有实打实的好处——免徭役。古代农民得给国家干无偿活儿,修长城、驻边疆,孟姜女她丈夫就是修长城累死的。但唐朝考中了功名,就能免徭役,这可是真福利。最低的童子科,考背诵默写,本来是鼓励小孩读书,结果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免徭役,送去考童子科,国家劳动力都少了,五代时还有人上奏废童子科。要是考上进士,全家都免徭役,所以每家都盼出个进士。苗粲考试时,父亲中风了,挣扎着写“入”字,让他快去考,全家希望都压在他身上呢。

还有一点,对家庭关系特重要。古代讲“齐家”,妻子们常催丈夫考科举。唐朝杜羔落榜想回家,妻子写信说落榜丢人,半夜回来别让我看见,杜羔羞愧又回去备考。多少妻子望夫成龙啊,这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,《红楼梦》里林黛玉不拿科举要求贾宝玉,贾宝玉还觉得她是知己。

所以啊,唐朝科举考上了,能做官、免徭役、家庭和睦,想想这些,寒窗苦读是不是又有劲儿了?下次咱们接着讲第二步,怎么扬长避短报名。

为什么读书人都会挤破头去科举呢-唐朝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有什么好处 (为什么读书人比较清高)(图1)


上一篇: 大器晚成的唐朝名将-58岁才名震天下-李晟 (大器晚成唐代诗人高适) 下一篇:唐朝科举科目主要分为什么-科举的内容考什么 (唐朝科举科目分为哪几类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