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从用人制度上来看-南宋在当时属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(用人制度的原则有哪些)

南宋,1127年,1279年,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,宋高宗赵构在临安,今杭州,重建宋朝,史称南宋,与金朝东沿淮水,今淮河,,西以大散关为界,南宋与西夏、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,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,是中...

admin

南宋(1127年-1279年)就是赵构在临安(现在杭州)重建的那个宋朝,跟金朝以淮河和大散关划界,跟西夏、金、大理一块儿存在。南宋偏安在淮水南边,那时候经济挺发达,科技也牛,对外开放程度不低,但军事软趴趴的,政治上也没啥能耐,基本沿袭北宋那一套。

从用人制度上来看-南宋在当时属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(用人制度的原则有哪些)(图1)

南宋那会儿,中央集权搞得特别厉害,就是所谓的“干强弱枝”。继承了北宋“强干弱枝”的政策,中央把地方、官僚、司法、军权这些权力都抓得牢牢的,国内环境倒是挺稳定,经济也能发展。从用人来说,南宋叫“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”,科举更不看出身了,只要不是犯过大罪的,哪怕是杀猪的、当和尚的、种地的,都能去考官,考上的大多是老百姓。

南宋初年,宰相叫尚书左、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副相是参知政事,后来尚书左、右丞官废了。到了孝宗时期,宰相干脆改成左、右丞相,副相还是参知政事不变(左、右丞相在唐朝是尚书省长官,宋朝变成中书的长官了)。

南宋皇帝没啥内朝,外朝党争还老不停,这时候权相就出来了。皇帝要是偷懒不管事,权相就得出来撑着,让国家别乱套。权相当权的时候,中央决策机制全变了,宰相自己家成了朝廷决策中心;文书系统里,权相的“堂贴”、代写的“御笔”,甚至他自己的私人信函,都成了最高指示;秦桧那会儿还搞了套专属权相的独立财政;台谏成了权相安插自己人的工具;官场和社会对权相的认知也变了,大家只说“相”不说“君”,皇帝倒成了摆设。

从用人制度上来看-南宋在当时属于一个怎样的时代 (用人制度的原则有哪些)(图1)

不过这权相政治吧,在科举和皇权统治下,界限也挺明显。根基其实挺虚的,读书人心里也不怎么服它;权相也不可能完全管住皇帝和他身边的人;连下面的县都未必能管得过来;更麻烦的是,权相时期的财政和人事政策一层层传下来,把主要交税的地主和普通读书人的利益都给伤了,反对的人就多了。权相政治对南宋影响太大了,几乎啥大事都发生在权相当权的时候。政治、经济、思想文化、军事政策、社会心理,全被它改变了。南宋初期,权相帮着政权站稳脚跟,可到了后来,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,权相代表的那套中央权力,把读书人那帮人的利益都给伤了,大家心里就更不服了,南宋不亡才怪呢。


上一篇: 只因为应对严峻的军事形势-南宋王朝为何设立御营司 (只因为应对严重的问题) 下一篇:三司使始于唐代中期-到了南宋三司使行使哪些权利 (三司使是什么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