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宋朝军队的军纪怎么样-他们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(宋朝的军户)

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军队,众所周知,华夏中国,自古就是礼仪之邦,从来提倡优待俘虏,在吉、凶、军、宾、嘉五礼中,涵盖了纷繁复杂的各种礼仪制度,其中就有处置俘虏的系列规定,即使在军事不振...

admin

今天咱们来聊聊宋朝军队的俘虏政策,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,跟你想的可能不太一样。

咱们老祖宗讲究“礼仪之邦”,对俘虏这事儿,一直有套说法,就算军事不太行的宋朝,也没含糊,规矩定得明明白白。

宋军对抓俘虏这事,特别上心。你想啊,抓活的比砍了脑袋赏钱还多,“获生口者人赏钱五千,得首级三千”,而且明令禁止私自杀俘,抓到活的才是硬道理。

他们还搞了“特种部队”,专门抓俘虏的。挑些身体好、武艺高的步兵,还有骑射厉害、动作麻利的骑兵,编成三百人一部,分直冲、驻队、伏队三小队。打法也简单:直冲队先上,能硬攻就硬攻,不行就诱敌;驻队负责接应;伏队当后手。套路里套套路,贼好用。

宋朝军队的军纪怎么样-他们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(宋朝的军户)(图1)

不过战场上刀剑无眼,哪有那么多心思抓俘虏啊?拼杀起来,命都快没了,还管得了抓人?宋朝统治者也明白这点,所以专门规定:“凡军破不许捉生,怕因为抢俘虏争功,乱了军心。”平时鼓励抓,但一旦攻破敌营,就不许抓了,怕大家麻痹大意抢功。平时杀俘要斩,这时候因为抢俘虏伤人的,也得斩。

当宋军俘虏,待遇肯定比不上美军当志愿军俘虏,但好歹是到了“礼仪之邦”,只要配合,日子不会差。而且根据俘虏的身份、等级,待遇还不一样,很有宋朝特色。

宋朝人都吐槽过这事儿:“待遇不均,让我们老兵觉得还不如归正的人,归正的人又觉得待遇不如俘虏好。”你看,当宋军俘虏,待遇确实不低。

但说白了,优待俘虏还是为了打仗占便宜、政治上主动。留命、给好处,都是手段。宋朝也不是傻钱多的,军规写着:“凡得生口,不管敌我,都不能随便杀,为了招降其他人,顺便套情报。但也不能放了,防着当间谍。”所以,听话、有价值的俘虏,才值得好好对待。

按着封建王朝那套,结合统治需要,不同的俘虏,下场自然不一样。

宋朝刚建立那会儿,主要任务是统一全国。所以优待地方政权的俘虏,既能加速统一,又能省战争钱。

宋朝军队的军纪怎么样-他们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(宋朝的军户)(图1)

把各路诸侯的头头抓来,宋朝都当上宾招待,不光保命,还给钱给官,就是不让碰兵权,允许他们还有点政治影响力。像孟昶、李煜、钱俶这些降王,待遇都挺不错的。

被抓的地方官员,除了那些破坏统一的直接砍了,其他只要认宋朝的统治,帮着维持治安,基本都能继续当官,有的还被提拔。比如杨老令公杨业,以前就是北汉投降过来的。

但宋朝长期打仗,基本是被辽、西夏、金按着打。抓到异族将领,为了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,也不是简单砍了。

愿意效力的,就给官当,不管出身,有本事就能重用。没用的,就为了显天朝宽仁,赦罪放回国,当两国沟通的桥梁。当然,也有世仇直接砍了的,比如咸平二年(999年),杨延昭在河北徐水抓了契丹将领,直接砍了向朝廷报捷。

普通士兵也有多种处理方式:让对方家出钱粮赎人,或者两边换俘虏,有的直接入大宋户口,当老百姓,有的留在军队当兵、当向导、干苦力,都能用得上。

但要是内部叛变、农民起义的俘虏,宋朝的刀可就不软了。

宋朝军队的军纪怎么样-他们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(宋朝的军户)(图1)

起义军俘虏,态度很明确:为了统治,带头人基本都砍了,甚至凌迟。大部分参与的百姓,“法不责众”,批评教育就放了,或者罚干苦力,不会大规模杀俘。

军事叛变是老赵家最忌讳的,毕竟他们自己就是靠这起家的。抓到带头人,基本都是处死。连以宽厚著称的宋仁宗,也不例外。庆历七年(1048年),王则起义被抓,王则被送到汴京肢解,其他头领和家属,仁宗下令全杀了。

宋朝的俘虏政策比其他朝代更规范,优厚是特点,但本质还是为政治服务,巩固赵家的统治。所以对待国外俘虏,鼓励抓、优待;对国内叛乱,严厉打带头人,宽释普通士兵。


上一篇: 崇文抑武-宋朝-民间真的有那么多武侠好汉吗 (宋朝崇文抑武又叫什么?) 下一篇:赵匡胤为何还能和唐太宗齐名-宋朝一直被外族侵扰和欺负 (赵匡胤为何还活着呢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