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文抑武-宋朝-民间真的有那么多武侠好汉吗 (宋朝崇文抑武又叫什么?)
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朝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,我们知道,名著,水浒传,中有108条好汉,除了林冲、董平、花荣、秦明、呼延灼等人算是军方出身之外,大部分好汉都出自民间...
说到宋朝,大家是不是总想起《水浒传》里那些好汉?林冲的枪法、武松的双刀、李逵的神力、燕青的相扑……108条好汉里,除了几个军方出身的,大部分都是民间来的。这时候就有人问了:宋朝不是“崇文抑武”吗?民间咋冒出这么多大侠?这事儿靠谱吗?
其实啊,这事儿还真靠谱!不光《水浒传》,金庸、古龙写武侠也爱选宋朝,为啥?因为宋朝有个特别的民间组织——弓箭社。
“弓箭社”这名字,听着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射击俱乐部?其实它可比射击馆能打多了!这里不光有射箭,刀枪棍棒、斧钺钩叉啥都有,练的项目也花哨:“使拳”“舞斫刀”“舞剑”“舞蛮牌”,还有“射弓”“乔相扑”“射弩”“使棒”——妥妥的民间实战格斗训练营!
这组织可不是宋朝才有的,得追溯到唐末五代。那会儿天下大乱,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,异族武装也来掺和,兵痞、土匪遍地都是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没辙啊,只能自己抱团——每家出个男丁加入弓箭社,平时“带弓而锄,佩剑而樵”,看着是种地的,其实随时能抄家伙干仗!
这模式有点像三国时期的军屯,但军屯的是士兵,弓箭社的可是农民。对付正规军可能不行,但收拾土匪、流寇,那绝对够他们喝一壶的。
宋朝刚建立那会儿,因为自己是武将夺权,对这种民间武装盯得特紧,属于非法组织。但现实比政策硬啊!北边有契丹骑兵时不时南下“打草谷”,大宋正规军反应慢,老百姓只能自己组弓箭社自保。后来澶渊之盟后,宋辽表面和平,都裁军了,边境治安咋办?还得靠弓箭社!到了元祐八年(1093年),定州的苏轼直接上书说“复置弓箭社”,这组织就从“地下”转“地上”,成了官方默许的武装,还给老百姓免租税,让他们安心种田练兵。
那这些农民武装到底能打不?告诉你,战斗力爆表!南宋初年钟相、杨幺起义,都是普通农民,但人家能造数丈高的车船,船上拿着雁翎长刀,还有“木老鸭”这种厉害武器,好几次打退官军,直到岳飞来了才搞定。

弓箭社还出猛人,比如“王夜叉”王德,当兵前就在弓箭社练武,侦察时能直接砍了金军头目,还带16个人活捉太守。魏胜也是弓箭社出身,带三百人渡淮河占涟水,又智取海州。就连岳飞、韩世忠,据说也是从弓箭社出来的!
别看是乡兵,弓箭社管理也特正规:社长是大家选的家产丰厚、武艺高强的,理事管日常事务,教头教武艺——岳飞的师父周同说不定就教过类似的人。分工也细,有专门射箭的,有巡逻探情报的(叫“急脚子”)。他们都是保自己的家园,老坟都在这儿,打起仗来特积极,一敲锣,十里八村的马上抄家伙过来。岳飞在太行山抗金时就看到,河北、河东的老百姓要么结寨,要么结水寨,自发跟金军干仗。
靖康之难后,黄淮之间的义军少说有百万,都是弓箭社培养出来的热血汉子。可惜啊,赵宋朝廷没把这力量用好,反倒防得跟贼似的,甚至背后捅刀子。在风雨飘摇的两宋,老百姓能做的就是拿起刀枪护自己,危难时还敢站出来。千年过去,想想当年的弓箭社,好像还能看到九州尚勇的劲儿,那是华夏的脊梁。要是这些力量能好好用,横扫天下、重现汉唐不是梦!可叹的是,百万热血,终究在宗泽、岳飞的悲叹里散了场,在宋朝王室的背叛中没了影儿…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