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为何却没能掌握宋朝的实权呢-刘娥听政多年

北宋的灭亡并不完全是燕运十六国的问题,周世宗接手后,还可以强行回关南三国,即使在梁、唐争霸的时候,后唐军队的弱小势力仍然可以向契丹发火,取得胜利,即使是宋初赵匡胤时,辽军想念关南的土地,却不敢打仗,赵...

admin

北宋的灭亡真不全是五代十国那些烂摊子闹的。周世宗接手时,还能硬气回收关南之地;就算后梁后唐打得不可开交,后唐那点孱弱的兵力照样敢跟契丹干一仗,还打赢过。到了宋初赵匡胤那会儿,辽军惦记着关南,却不敢真动手。赵光义上台,虽说没啥军事天赋,但就算高梁河、岐沟关两场大败,辽军也灭不了北宋——打完了就得跑,双方谁也压不住谁。

为何却没能掌握宋朝的实权呢-刘娥听政多年(图1)

北宋自己作死的问题,其实从宋真宗就开始了。他刚登基就把定难五州送给西夏,打打停停,明明有杨延昭、种世衡这些能打的将领,却非要跟辽国签个不痛不快的澶渊之盟。后来送西夏岁币、给辽国岁币(司马光都干过这事儿),说白了,国家政治和军队早就烂到骨头里了。唯一能打的西北军,还被中央死死捏着,手脚绑得死死的,上去就是送死。

赵恒(真宗)之后就更不行了。党项人(西夏)根本打不过宋军,一直输。从真宗开始,要么不打就送钱,要么打赢了还得送钱。国家机器彻底废了,唯一能打的西北军被中央瞎指挥,捆着手脚去打仗,不输才怪。

刘娥和萧太后(原文“小楚”)情况完全不一样。萧太后是北宋初年,那时候宋军战斗力最强,辽军都不敢说稳赢。赵光义还两次北伐打到幽云地界。所以萧太后得拼命加强边防,重用韩德让、耶律休哥这些人。刘娥当政时,澶渊之盟都签多少年了,北宋跟西夏打打停停,但河北河南还算稳。而且西夏跟辽国一样,打不赢北宋,只能慢慢啃点小地盘,大规模进攻根本撑不住。

为何却没能掌握宋朝的实权呢-刘娥听政多年(图1)

边防虽然不算固若金汤,但没大威胁,尤其是仁宗朝,西北军有范仲淹、狄青顶着,不像真宗朝那样被西夏追着打。可为啥就不改革呢?我觉得这和辽国最大的区别就在这儿——契丹起家时,游牧各部互相依赖,凝聚力够强,后来汉化也是顺势而为。不管官职怎么变、皇帝换谁,大浪淘沙下,那些只顾眼前私利的人不想改,北宋就改不动。王安石变法失败,就是最明显的例子。

其实宋朝军事政治结构早就有大坑,像傅潜这种手握重兵的草包暴露无遗。北宋对辽的战略失误,尤其是签了澶渊之盟后,高层根本没当回事。后来靖康之耻,金军砍了北宋皇帝,说到底都是自己作出来的怪。奇怪的是,刘娥本事不比萧太后差,却没像萧太后那样大刀阔斧整顿,带来新变化。

刘娥从来没拉帮结派,军事系统更没沾边。不像萧太后,手握契丹贵族和汉人精兵,韩德让、耶律斜轸这些人,在朝堂军队里都是狠角色。萧太后把韩德让、耶律休哥、萧绰(自己)仨人握在手里,宫里有亲信,边防有精锐(相当于萧太后的“红牌军”),燕云十六州的财税给改革输血,简直是太后有人有枪有钱。对比起来刘娥,我估计她跟武则天似的,压根没控制住军事系统。


上一篇: 揭秘-宋朝时期的大户人家是怎么挑选女婿的 (宋朝时的) 下一篇:宋朝军队实力那么弱-宋军是如何抵抗辽夏两国的 (宋朝的军力怎么样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