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是出身平民的宋朝皇后-她的一生过得如何 (她是出身平民的英文)
在宋徽宗的众多嫔妃中,郑氏能坐稳皇后之位,除了美貌,还有其他嫔妃所不及的文学才华,郑氏酷爱读书,尤精词工,据传,她不但能与徽宗唱和词曲,还能写章表这类严肃的文体,对文人气质浓郁的徽宗来说,郑氏可谓绝佳...
要说宋徽宗那些嫔妃里,郑氏能坐稳皇后宝座,光靠美貌可不够。她这人爱读书,尤其擅长写词,据说不仅能跟徽宗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,连正经的奏章章表都能写。徽宗自己就是个文艺青年,有郑氏这么个搭档,俩人聊得来得很。
不过真正让徽宗对她死心塌地的,还是郑氏对他那些风流韵事的包容。徽宗这人吧,风流成性,换别的皇后早闹翻天了,郑氏倒好,听说哪儿有漂亮姑娘,还主动给徽宗牵线搭桥,投其所好得不得了。
真正让郑氏贤名传开的,还是靖康二年那档子事。她和徽宗一起被金人抓了,明知道九死一生,她却惦记着父亲郑绅也跟着遭罪,硬着头皮去找金军主帅粘罕求情,让粘罕放了她爹。粘罕估计也没想到皇后会为父亲做到这份上,当场就答应了,派人把郑绅送回去了。
其实郑氏当上皇后那会儿,朝臣们可没少反对,就因为她出身不高,说统领后宫压不住场面。虽然徽宗力挺她,但这出身始终是块心病。为了抬身价,她琢磨着找个高门大户认亲戚,把自己的名字塞进人家家谱。
挑来挑去,相中了礼部员外郎郑居中——官职不大,但有进士功名,还是开封的名门之后。郑居中当然明白,自己和皇后一个姓纯属巧合,但皇后主动来认亲,自己又不吃亏,乐呵呵就答应了。这么着,郑居中摇身一变成了皇后的“叔伯兄弟”,靠着郑氏的引荐,很快升到了同知枢密院事,离宰相就差一步了。
后来郑居中和蔡京为了宰相之位斗得不可开交,他让郑氏在徽宗面前吹吹枕边风。郑氏没答应。不是她不想帮,是她在后宫待久了,比谁都懂这政治斗争有多凶险——蔡京经营多年,势力盘根错节,郑居中哪是对手?这走钢丝的活儿,一步踩错就万劫不复了。
思来想去,郑氏干脆对徽宗说:“臣妾回娘家省亲,见居中跟父亲走动得很勤。外面都传他招权纳贿呢,陛下该让御史去查查。”这么一句话,郑居中的宰相梦彻底泡汤,连同知枢密院事的官都被撸了,降成个吟风弄月的观文殿学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