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理宗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?带领南宋走向了灭亡 (宋理宗年间)
宋理宗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?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,1234年6月,宋军全子才所部在金朝降将的接应下,兵不血刃地进入汴京,并随即占领潼关,七月,又占领了没有设防的洛阳,历史上称之为...
宋理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啥样的皇帝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。
1234年6月,宋军那头,全子才带着队伍,靠着金朝降将接应,没费多大劲就进了汴京,还顺手占了潼关。7月又占了洛阳,这事儿叫“端平入洛”。蒙古一听宋军来抢地盘,立马发兵南下。“端平入洛”本来就是个军事投机,宋理宗君臣压根儿没认真准备过。宋军前锋刚到洛阳第二天,粮袋就空了,后来只能靠摘野菜、和面饼填肚子,那叫一个狼狈。后续的宋军赶路时又中了蒙古埋伏,损失惨重。后来蒙军直接决了黄河水淹宋军,死伤无数,“端平入洛”最后就以南宋全面溃败收场。
之后蒙古反过来指责南宋不守信用,先毁盟。宋理宗虽然为了表示后悔,罢免了全子才他们,但蒙古压根儿没买账。1235年6月,窝阔台正式发兵,大举南侵,打了40年的蒙宋战争就这么开始了。
赵昀一直想让理学成为正统官学,早在这1227年就封朱熹为信国公了。端平更化后,朱熹还有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这些理学大师,都被请进了孔庙。1241年,他又给周敦颐他们加封伯爵,1261年排的孔庙名单里,除了司马光,剩下的全是理学代表人物。端平更化,就是1233年史弥远死后,宋理宗亲政,改元“端平”后搞的一系列改革。这事儿让理学成了官方哲学,革除了不少史弥远时期的弊病,但其他改革要么失败,要么流于表面,没成气候。
首先,宋理宗纠正了之前权臣独相的局面,挑宰相也谨慎,这阵子政治还算稳。郑清之当宰相是史弥远安排的,但他既是理宗老师,又拥立有功,理宗挺信任他,端平更化时相位也没受影响。郑清之不像史弥远那么独断,配合理宗改革。不过端平三年,理宗因为打仗失利下了罪己诏,郑清之也罢相了,但理宗对他还是挺好。理宗亲政后,财政上物价飞涨、国库空虚,两大头疼事儿。物价涨主要是因为滥发纸币搞通胀,国库空主要是“端平入洛”军费和养太多官的开销。应对措施是停发新币,回收旧币,抓伪造的。这些有点用,但根本解决不了南宋后期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。
端平更化用的人其实还行,大多清廉,个别大臣上京还引来万人围观叫好。人才招了不少,但他们朝令夕改,最后啥也没干成。整顿财政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没改深层的财政、用人、军队制度,朝廷看着稳,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。
1247年,宋理宗宠爱的贾贵妃死了,留下个7岁的瑞国公主。1249年9月,理宗封阎贵妃,她没孩子,就让阎贵妃抚养瑞国公主。理宗对阎贵妃宠得很,赏赐无数。阎贵妃想修功德寺,理宗不惜动国库,还派人到各州县搜木材,搞得老百姓不得安宁。为了找合适的梁柱,竟然想砍灵隐寺前的晋代古松。幸好灵隐寺住持元肇写诗:“不为栽松种茯苓,只缘山色四时青。老僧不许移松去,留与西湖作画屏。”才保住古松。这寺修了三年,花巨资,比祖宗的功德寺还豪华,当时人称“赛灵隐寺”。
后来阎贵妃仗着理宗宠爱,权势越来越大,骄横得很,一些小人走她门路。比如周国汉国公主下嫁,马天骥绞尽脑汁送了份别致礼物,讨到理宗欢心,和丁大全一起当上执政。阎贵妃就和他们勾结,什么“阎马丁董”,狼狈为奸,迫害宰相董槐。当时朝门上有人题字:“阎马丁当,国势将亡。”这伙人还和贾似道明争暗斗,朝政搞得一塌糊涂,民怨沸腾。他们还强夺民田、招权纳贿,作恶多端。
赵昀晚年好女色,内侍董宋臣看在眼里,元宵节给他找了临安名妓唐安安。唐安安姿色好,能歌善舞,理宗一见就喜欢,留在宫里。她仗着宠爱,生活奢靡,用具、帐幔全是金银绫罗,宝玩无数。理宗还常召歌妓舞女进宫。起居郎牟子才劝他:“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!”理宗让人转告牟子才别告诉别人,怕损形象。姚勉拿唐玄宗、杨贵妃劝他,理宗居然说:“朕虽不德,未如明皇之甚也。”脸皮真够厚的。
赵昀病重时下诏全国名医治病,没人应。1264年11月16日,他病逝,在位40年,享年60。他只有一个儿子赵维,出生几个月就没了,后来没再生儿子,只能立侄子赵禥为太子,就是宋度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