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左丞相陆秀夫有哪些事迹?陆秀夫是在哪里跳海的? (南宋左丞相陆秀夫简介)
陆秀夫事迹有哪些?陆秀夫跳海处在哪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陆秀夫生平简介陆秀夫,公元1236年—公元1279年,,字君实,一字宴翁,别号东江,楚州盐城长建里,今江苏省建湖...
陆秀夫生平简介
陆秀夫(1236年—1279年),字君实,江苏盐城人。南宋左丞相,抗元名臣,跟文天祥、张世杰一起被后人叫“宋末三杰”。

崖山海战兵败,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,时年四十四岁。
陆秀夫事迹
一、初露锋芒
陆秀夫三岁就跟着家搬到镇江,长大以后跟本乡的孟先生读书,孟先生带了一百多个学生,却指着他说“这小子不一般”。景定元年(1260年)考上进士,后来被李庭芝招到幕府里。当时李庭芝那边人才最多,号称“小朝廷”,陆秀夫才思好,性格又沉静,不爱说话,平时宴会别人都热聊,他就坐着不吭声,但办起事来特别利索,李庭芝越来越看重他,调职都不让他走,三年里升了好几次,做到主管机宜文字。
二、步入仕途
咸淳十年(1274年),李庭芝升淮东制置使,陆秀夫跟着当参议官。第二年边防紧急,幕僚都跑了,就他几个没走。李庭芝举荐他,后来跟着二王到温州,又召回了陈宜中、张世杰,一起在福州拥立益王,陆秀夫升端明殿学士、签发枢密院事。陈宜中挺信任他,军务都找他商量,但后来俩人闹矛盾,陈宜中让谏官弹劾他,张世杰急了:“都什么时候了还弹劾人?”陈宜中赶紧又把他叫回来了。
三、秉持朝政
那时候君臣都逃到海边,政事乱糟糟的,杨太妃垂帘听政,说话还自称“奴”。但陆秀夫每次朝会还是端着手板,跟以前上朝一样,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掉眼泪,用朝衣擦,衣服都湿透了,旁边的人看了都跟着难过。后来益王被大风吓死了,大家想跑,陆秀夫说:“度宗还有个儿子呢!古人靠一旅之兵都能中兴,咱们百官都在,几万军队呢,老天要是想保大宋,就不能再振作起来?”于是大家又拥立卫王。陈宜中跑去占城不回来,陆秀夫就当左丞相,跟张世杰一起管事。张世杰守崖山,陆秀夫既要管军队,又要调人工,有什么要写的都是自己动手,再忙每天还写《大学章句》劝别人。

四、负帝投海
在海上的时候,陆秀夫把二王的事都记下来写成书,交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:“你要是没死,就把这书传出去。”至元十六年(1279年)二月,晚上风雨大作,啥都看不清,张世杰派小船想接宋主到他那突围,陆秀夫怕被人出卖或者被俘,死活不肯。后来崖山破了,张世杰、苏刘义都跑了,陆秀夫把妻子儿女赶下海,自己背着卫王跳海,那年他才四十四岁。崖山平定后,邓光荐把书带回庐陵,但他一死,书就找不到了,海上那些事,后人也就不知道详情了。
陆秀夫跳海处在哪?
陆秀夫背卫王跳海,是在崖山海战的地方,现在大概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南边五公里,就是南海和银洲湖接壤那块儿,北起银洲湖,南到崖门口,方圆几十里的水陆区域。
陆秀夫葬在哪?
陆秀夫跳海后,尸体漂到海边,被人捞起,葬在新会二城(现在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)。元朝被推翻后,明朝初年大概1370年,有人给他修了坟,前面有石马石狮,旁边还盖了房,守墓的人家,后来二城村就是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。后来这墓被毁了,清朝中叶,陆秀夫后人想恢复旧墓没找到,就选了三合镇联安马山“马舌”上重新修了个墓。土堆的,坐西向东,墓碑高78厘米,宽44厘米,花岗岩的,刻着“宋左柱国右丞相讳秀夫谥忠贞陆府君墓”。《开平县志》也记载,东山镇马山马舌处有座古墓,葬的就是陆秀夫,土堆墓,长5.1米,宽4米,墓碑上刻着“宋左柱国左丞相陆秀夫谥忠贞陆府群墓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