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朱元璋为何没有杀掉他-面对多次战败的汤和 (朱元璋为何没杀徐达)
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汤和的文章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看,明史·汤和传,开头,就知道汤和这个人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差,从取和州,时诸将多太祖等夷,莫肯为下,和长太祖三岁,独奉约束甚谨,太祖甚悦...

admin
翻开《明史·汤和传》开头,就能猜到汤和这结局,差不了。当年取和州的时候,其他将领大多跟朱元璋平起平坐,没人肯低头,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,偏偏就特别守规矩,朱元璋心里挺高兴的。这跟徐达有点像,当初在滁州,徐达替朱元璋当人质换孙德崖,也是这么个意思,结局自然差不了。 其实汤和也对朱元璋发过牢骚,朱元璋对他也一直有不满。汤和守常州的时候,有次请示没让朱元璋满意,他喝醉了就抱怨:“我守这座城,就像坐在屋脊上,左边看左边,右边看右边。”想想平时对你那么恭敬,你却这样对我。朱元璋听了心里就记下了。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,朱元璋翻旧账,说汤和打陈友定时有过失,只封了个中山侯。平中原回来论功,又说汤和打福建时放了陈友定的余孽,导致八郡又乱,班师时还被秀兰山贼偷袭,死了两个指挥,所以封不了公。洪武四年让汤和当征西将军,打明夏,结果戴寿守瞿塘关,架了铁锁,又遇大雨,汤和在大溪口卡了几个月动不了。后来傅友德从秦陇杀进去,廖永忠破了瞿塘关,汤和才“引军继之”。回来论功,傅友德、廖永忠得了上赏,这伐蜀本就是送功劳,汤和却搞砸了。朱元璋直接骂他:“朕让你打蜀,你居然在归州逗留不进!要不是傅友德越关直入剑阁,廖永忠乘虚破瞿塘,西蜀怎么打得下来?后来打保宁,你又不往前冲。朕老人了,从濠梁就跟来,军功不少,本该封公,可你功过不相掩,只能当第一侯。现在又不能争气,让别人抢了功,朕真替你可惜!”汤和这时候算彻底明白朱元璋啥人了,自己能力不行,只能“顿首谢罪”。 洪武五年三路北伐,汤和跟着徐达,本该是立功机会,结果徐达打得不利,汤和在断头山还吃了败仗,死了个指挥同知。朱元璋呢?“帝不问”——压根没问。洪武十一年汤和进封信国公,朱元璋给的诰书里先敲打他:“守常州时忠心有不足,但念你跟得久,不跟你计较旧账,论功劳封你国公。”功劳写得明明白白:“东平越地,南下八闽,西擒察罕脑儿酋长,下巴蜀,是有功的。”说白了,就是先说你有过错,我朱元璋不计较,才封你国公,你得记着。 洪武二十一年,汤和老了想退休,当时开国六公爵,徐达、邓愈、李文忠都走了,剩下的公侯都在京师,看到汤和请辞,才一个个跟着说想回家。这,就叫眼力见。朱元璋同意了,在凤阳给他们盖府第。那时候浙闽倭寇闹得凶,朱元璋对汤和说:“你虽然老了,给朕走这一趟。”汤和没含糊,沿海修了几十座城,用了几万人,百姓有怨言,汤和说:“干大事的人,别管那些小抱怨。”后来嘉靖年间倭寇闹得凶,汤和修的城都顶用,浙地百姓还念他好。 朱元璋的用人,确实有两下子。洪武二十三年,汤和病得说不出话,朱元璋当天就去看他,叹了好久。刚好转点,就让儿子接他进宫,坐车进宫见朱元璋。二十七年病重,朱元璋让他坐车来,亲手摸着他,聊过去的事,汤和说不出话,只能磕头,朱元璋都哭了,给了不少安葬费。感情这么深,夫复何求。 汤和晚年,经历了胡惟庸、蓝玉案,听着李善长、冯胜、蓝玉、傅友德一个个死,行事更谨慎了。每年入京朝见,听到国事的话,一句都不敢往外说。从早先的“约束甚谨”,到守常州发牢骚,再到伐蜀后“顿首谢罪”,后来年纪大了想回家,最后晚年“益为恭慎”——没有胡惟庸的得寸进尺,没有蓝玉的骄横,就慢慢改自己行事方式,跟着朱元璋的脾气变,小心驶得万年船,这大概就是官场明哲保身的法子吧。


上一篇: 宋朝三百年都没有收回的地方-朱元璋是怎么一年就收复回来的 (宋朝三百多年) 下一篇:朱元璋为何要对昔日的功臣下手-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几乎屠杀殆尽 (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全家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