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三百年都没有收回的地方-朱元璋是怎么一年就收复回来的 (宋朝三百多年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,朱元璋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这很好理解,二者所处的时局不一样,说起燕云十六州,稍微了解历史的人肯定会想到石敬瑭这位有名的,儿皇帝,,就是这位后唐的大将为了得到契丹人...
说起朱元璋收复燕云十六州,这事挺有意思的,跟宋朝比起来,简直像开了挂。要说为啥朱元璋能成,宋朝却折腾了三百年没搞定,说白了,就是时局不一样。

稍微了解历史的肯定知道石敬瑭这位“儿皇帝”,后唐大将为了当皇帝,愣是割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,换来契丹支持建了后晋。这地方要是不丢,契丹想南下难如登天,屏障一没,辽国直接起飞,中原腹地暴露在北方铁骑下,后晋完蛋,宋朝更是被坑惨了,后患无穷。
从936年到959年,中原人就没不想拿回燕云十六州的,后周柴世宗都打到幽州了,结果半路病死了,没下文。赵匡胤接手宋朝后,觉得直接打契丹太难,先去收拾南方小国,攒点实力——这就是“先易后难”。
赵匡胤倒是稳,把南方平了,眼看就剩北汉了,结果突然“暴毙”。弟弟赵光义上位,这皇位来得有点玄乎(“烛影斧声”懂的都懂),为了转移视线,他急着打北方,结果呢?北汉是灭了,但把老本都赔进去了,还被辽国打了一顿,惨到后来打仗都不让将领自己发挥,发明了“阵图”遥控指挥——这下好了,宋朝“重文轻武”的帽子算是扣死了。
有人说宋朝重文轻武从赵匡胤开始,其实冤枉他了。赵匡胤“杯酒释兵权”收了老将的权,但没杀人家,还提拔了曹彬这些新将领,重文是真,但也没轻武。真正搞砸的是赵光义,北伐大败后,宋朝彻底没信心了,燕云十六州,彻底没戏。

赵光义这一败,不仅家底败光,连带着宋朝的骨头都软了。1125年“靖康之变”,宋朝倒是把辽国熬垮了,眼看能拿回燕云十六州,结果自己先不行了,还引来了更狠的金国,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全丢了,南宋只能缩在南方,两宋三百年,这片地就没摸回来过。
其实也不难想,辽国比宋朝早建,宋朝开国时辽国已经鼎盛好几十年,还学了汉人的技术,想抢回来太难了。而且王朝早期最有开拓劲头,赵匡胤突然没了,赵光义又瞎搞,后面皇帝更不行,自然收不回。
不过话说回来,北宋君臣不管英明还是昏庸,对燕云十六州是真上心,念念不忘三百年。可1367年朱元璋北伐,不到一年就把燕云十六州和华北中原全拿回来了。为啥他这么猛?
因为朱元璋面对的元朝,跟宋朝面对的辽国、金国根本不是一个量级。宋朝建国那会儿,辽国已经稳稳发展了几十年,中原还在混战,没人管塞外,辽国趁机做大——就像清末民国内乱时,俄罗斯占我们领土,我们自己都顾不上。可朱元璋北伐时,元朝早就烂透了,农民起义、内斗不断,稍微有点实力的队伍都能推倒它。

当然,朱元璋建国路上最难打的其实是陈友谅、张士诚这些起义军,不是元朝。要是陈友谅或张士诚赢了,他们北伐一样能收复北方,可惜遇到了更牛的朱元璋。
时局不一样,对手强弱就不一样。宋朝三百年惦记着没搞定,朱元璋一年就办了,说白了,就是运气好,赶上了对手快咽气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