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

很多人都不了解汤和善终,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,前言,明朝建立之初,开国皇帝朱元璋身边名将荟萃,洪武三年,公元1370年,大封功臣,共计6位公爵、28位侯爵和2位伯爵,此后明军平定河西、收复云南...

admin
明朝建立之初,开国皇帝朱元璋身边名将荟萃。洪武三年(公元1370年)大封功臣,6位公爵、28位侯爵和2位伯爵,排场不小。后来明军平定河西、收复云南,又冒出一批新勋贵。不过啊,好景不长。洪武二十三年的李善长案、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一爆发,开国勋贵几乎被扫荡一空。这些人大多没真凭实据,纯粹是实力太强,让皇帝不放心。但奇怪的是,同样功勋卓著的信国公汤和,不仅没被牵连,最后还寿终正寝,这是为啥呢?

屡遭敲打的发小

汤和,字鼎臣,凤阳人。《明史》说他“与太祖同里”,说白了就是和朱元璋一条巷子里光屁股长大的小伙伴。《明实录》还说他从小是孤儿,靠姨妈拉扯大。汤和比朱元璋大两岁,生于1326年。按《明史》说,他“幼有奇志,嬉戏尝习骑射,部勒群儿”,估计小时候朱元璋屁颠颠跟在他后面当“小弟”。

至正十二年(1352年),定远人郭子兴在濠州起兵反元,27岁的汤和二话不说就加入了义军,那时候朱元璋还在龙兴寺当和尚呢。汤和作战勇猛,升了千户,才想起小时候的朱元璋,派人写信让他还俗投军。就这么一封信,彻底改变了朱元璋的人生。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(图1)

汤和与朱元璋剧照

长大后的汤和,性格稳重多了。面对这个新兵蛋子朱元璋,他一眼看出潜力后,反而格外恭敬。《明太祖实录》里记载,甲午年朱元璋攻打和州,别人还在观望,汤和带着兵就冲上去打陈野先,结果受伤回来。后来他跟着朱元璋东征西讨,打张士诚、讨方国珍、灭陈友定,功劳不小。洪武三年封中山侯,食禄1500石。按理说,这么根红苗正、战功卓勋的大功臣,怎么也得封个公爵吧?结果只封了侯,虽然是第一侯,还是有点低了。《明实录》评价他“性颇嗜酒,语言少检”,说白了就是爱喝酒,还酒后失言。朱元璋对他那次醉后的话,一直记在心里。

守常州时,汤和有件事请示朱元璋,没被批准,他喝醉酒就抱怨:“我镇守这座城,就像坐在屋脊上,左顾左,右顾右。”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,心里就记恨上了。洪武十一年,汤和凭功劳封了公爵,食禄3000石,子孙世袭,还赐了铁券。但就算这样,在信国公的诰命里,朱元璋也没忘敲打他:“定功行赏时,你汤和虽是旧将,但守常州时对朕的忠心有不满。虽然没明说,但朕心里清楚。朕念你跟朕时间久,就忘了以前的过错,封你中山侯。现在看你勤劳,再赦你过,封你信国公。”这话里的“于忠有慊”(慊就是不满),可太严厉了。“虽未彰显,其情在心”,更是诛心的话,说明朱元璋对他信任一直打折扣。或许正是这把剑悬在头上,汤和反而小心谨慎,最后逃过了洪武末年的大清洗。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(图1)

汤和与李善长剧照

病得及时,躲过李善长案

为了弥补皇帝心里的疙瘩,汤和这些年一直在揣摩上意。洪武十七、十八年,曹国公李文忠、魏国公徐达相继去世,汤和觉得朱元璋想重组军界,就主动提出告老还乡,老朱还挺高兴。《明史》记载,汤和说“臣犬马齿长,不堪复任驱策,愿得归故乡,为容棺之墟,以待骸骨”,朱元璋大悦,立刻赐钞给他建宅子,还让其他公侯也跟着建宅子。后来汤和退居二线,只在浙江防备倭寇。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他巡防完浙江回京,凤阳府也建好了,63岁的信国公正式告老还乡。这时候朱元璋还没打算收拾勋贵,还给了高度评价,特赐夫妇白金3000两、黄金500两。

老朱在《明实录》里写:“受危于两阵未决之时,获生于合变须臾之间……今天下大安,尔亦年迈。命归乡里,营府以居……三十年于兹,视以寻常。今忽言归,陡然欷歔不能自已。”看得出来,朱元璋对这位并肩打了三十多年仗的老战友,感情还是挺深的。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(图1)

倭寇剧照

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正月,汤和从凤阳来南京朝见,突然得了“风疾”——其实就是中风。他爱喝酒,这病来得不奇怪。朱元璋挺重视,亲自去南京府邸看他,还让已经出嫁的女儿鲁王妃汤氏回凤阳“侍疾”。不得不说,这场病来得太巧了!当年五月李善长案爆发,太师李善长自杀,吉安侯陆仲亨、延安侯唐胜宗这些淮西勋贵几乎全完了。要是汤和当时身体硬朗,这风暴会不会刮到他头上?谁也说不准。

女婿早死,躲过蓝玉案

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四月,太子朱标去世。朱元璋琢磨了小半年,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。朱标嫡长子早夭,次妃吕氏生了朱允炆,正妃常氏还有第三子朱允熥。按朱元璋立嫡长的原则,该立朱允熥,但他才15岁,镇不住骄兵悍将。太子党的核心是凉国公蓝玉,常氏的舅舅,朱允熥的舅公。既然镇不住,那就不能留。所以立了没军方背景的朱允炆,洪武二十六年二月,朱元璋发动“蓝玉案”,把蓝玉、常升和13位侯爵、2位伯爵全杀了。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(图1)

朱标剧照

不过说实话,蓝玉案虽然血腥,本来也牵连不到汤和。因为涉案的公侯大多是洪武十二年后的新勋贵,比如怀远侯曹兴、景川侯曹震这些。汤和作为老牌勋贵,这次清洗本来就没他的份。真正危险的是洪武二十七、二十八年年底。朱元璋杀了这么多武将,兵权交给了晋王、燕王这些戍边亲王。但两年后,老朱觉得儿子也不完全可信,于是老三晋王的岳父永平侯谢成、亲家颖国公傅友德,老五周王的岳父宋国公冯胜,老六楚王的岳父定远侯王弼,先后被杀。

汤和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岳父,女儿是鲁王妃。按理说,他也难逃一死。但一来,他女婿鲁王早在六年前(洪武二十二年)就去世了;二来,靠着这场“风疾”,汤和总算平安着陆,寿终正寝。要知道,洪武二十七年正月,朱元璋还派车去凤阳接卧病的汤和来南京,说要亲自见见。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:“丙辰,召信国公汤和入朝。时和居凤阳里第,以风疾不能行。上思之,特召入见,勉慰问劳。既而遣还,赐钞一百五十锭,俾择地营寿藏。”

洪武二十八年(1395年)八月初七,信国公汤和去世,享年70岁。消息传到南京,朱元璋“辍视朝一日”,追封东瓯王,谥号襄武,还塑像在功臣庙里。

明朝建立后开国勋贵几乎被扫除一空-汤和为什么能够寿终正寝 (明朝开过)(图1)

朱元璋剧照

汤和作为少数在洪武朝善终的开国勋贵,一来靠谨慎小心,《明史》说他退休后“益为恭慎”;二来靠这场来得及时的病;三来靠女婿早死,总算有个圆满结局。不过近年来有个挺魔幻的说法:说汤和没死,假死后化名汤公亮,跑到湘潭当县丞,是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后手。靖难之后,朱允炆化名伍文英去找他,汤和又化名赵榜,繁衍了湘潭衡汑赵氏和洄溪赵氏两族。这说法真够离谱的,笔者不懂医,不知道中风能不能装。但洪武二十八年汤和都70了,朱元璋要给孙子留后路,怎么敢找这么个老汤头?万一他活不到朱允炆出事怎么办?汤和的儿子都在当官,也没谁失踪。堂堂一代枭雄,能想出这么不靠谱的退路?


上一篇: 为何说没有他就没有明朝两大盛世-夏元吉是什么人 (为什么没有他呢) 下一篇:东厂-锦衣卫和六扇门究竟哪个更厉害-西厂 (东厂锦衣卫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