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代皇帝都削兵权失败-为什么赵匡胤能成功 (五代帝王)
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五代的皇帝削弱节度使的权利都没成功,而宋太祖赵匡胤用,杯酒,就成功了,这是为什么呢?要考量赵匡胤,杯酒释兵权,为什么能够成功,首先得了解赵匡胤这个,杯,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,...
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五代皇帝,谁不想削弱节度使的权力?可都没整成。偏偏宋太祖赵匡胤,一顿“杯酒”就把兵权给释了,这是为啥?得先琢磨琢磨,他那个“杯”子里装的,到底是让人肝颤的“毒酒”,还是让人舒心的“佳酿”?
赵匡胤自己就是靠兵变黄袍加身的,所以他对武将掌权这事,打心眼里犯嘀咕。刚坐上皇位没多久,李筠、李重进那几个节度使就反了,这让他更坐不住了——五代这些年,兵变跟家常便饭似的,咋才能让自己坐稳江山,不重蹈覆辙?这成了他头等大事。
但凡遇到头疼事,赵匡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普。961年,他当皇帝第二年,七月某天,把赵普叫来,直接问:“唐末五十年,换了八姓十二个皇帝,现在我得了天下,咋才能长久?”赵普给的主意就仨字:“稍夺其权,制其钱谷,收其精兵。”赵匡胤一听,立马照办。
赵匡胤的“释兵权”,其实是分步来的。先从关系远的将领开刀,比如张光翰、赵彦徽、慕容延钊、韩令坤。这四位吧,既不是他“义社兄弟”,也没跟着他混多久,私交一般。所以下手时简单点,但也没亏待他们——张光翰、赵彦徽先被撤了侍卫亲军司马军、步军都指挥使;慕容延钊丢了殿前司都点检,韩令坤被免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。不过都给安排得挺好,各地当节度使,加“使相”头衔,礼遇高得很。
轮到他那帮“义社兄弟”,手段就柔和多了。961年秋天某天,赵匡胤把石守信、王审琦这些老哥们儿叫来喝酒。喝着喝着,他突然耷拉下脸,闷闷不乐。大伙儿问咋了,他说:“要不是你们给力,我哪能有今天?你们的功劳,我心里有数。可现在当了皇帝,我老睡不踏实。”大伙儿又问为啥,他说:“这原因,你们自己琢磨琢磨。”
这下可把大伙吓坏了,赵匡胤话里有话,明显在猜忌啊!皇帝一旦开始猜忌,荣华富贵都是小事,小命都可能不保。赶紧磕头表忠心,求皇帝给条明路。赵匡胤见火候到了,直接说:“你们忠心,我信。可万一你们手下有人贪图富贵,把黄袍硬披你们身上,到时候你们想不干都不行啊。”
第二天,石守信、王审琦这些大将就上书说病了,请求交兵权。赵匡胤立马同意,还赏了好多珠玉钱财,封他们当节度使,又跟他们结亲家——长女嫁王审琦儿子,次女嫁石守信儿子,弟弟赵廷美娶张令铎女儿。这就是“杯酒释兵权”。
说白了,赵匡胤这事儿能成,就是因为他没端“毒酒”,而是倒了“美酒”。兵权释得平平安安,皆大欢喜,这老哥们的政治手腕,确实有两下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