仅凭这一件事-赵匡胤就能被称为最优秀的皇帝之一 (仅凭这一件事,我对你有万分的感激,什么歌的歌词)
在遥远的商周时期,王朝的更替远没有后来那么血腥,反而在某些时候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关怀,在那个年代有一种,兴灭国,继绝世,的传统,意思就是你可以推翻前面的王朝,收缴它的统治权力,但是你不能把人家的血脉给斩...
商周时候的王朝更替,后来人总以为都是打打杀杀,其实还真不是,有时候挺讲究人情的。
那时候有个“兴灭国,继绝世”的老规矩。就是说,你可以把前朝给推翻了,把权力收过来,但不能把人家血脉给断了。得给块地儿,让人家在你的地盘上接着繁衍生息,代代传下去,不能绝了人家的后。
“兴灭国,继绝世”,算是夏商周那时候中国的人道传统。比如周朝有“三恪”的说法,灭了商之后,对商的后人没赶尽杀绝。不仅如此,还把虞(舜建立的)、夏、商的后人分别封到陈、杞、宋这些地方,其中宋就是商的后人建的。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在商朝旧都商丘建宋国,特准他用天子礼乐祭拜商朝祖宗,还说宋是周的客人,不是臣子。

宋国这地方,后来成了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,儒家、墨家、道家、名家这四大思想都是从这儿冒出来的,墨子、庄子、惠子这三位大圣人都是宋国人,连孔子的祖籍都在宋国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,直接把六国后人都给咔嚓了,这个好传统算是被他彻底扔一边儿去了。
后来的人偶尔想起这事儿。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逼着汉献帝禅位,名义上是禅让,其实就是抢了人家的位子。
曹丕怕背骂名,不想杀汉献帝,想起以前“兴灭继绝”那套,就封他为山阳公,给一万户地,在浊鹿建都,不用给他磕头,他还能用天子的礼乐祭祖,汉朝的年号也继续用。
听着是挺好听,但人道精神?早就不见了。意思就是山阳这块地永远归刘协了,他还是汉朝皇帝,能祭祖宗,告诉祖先“汉朝还在呢”。曹丕名声是好听了,可那点人道味儿,早就没了。
再后来的人连表面的人道都懒得装了,推翻王朝就跟割草似的,非得把前朝根儿都刨了。专制越狠,杀得越凶,范围越大。五代十国那会儿最严重,几十年换了好几个朝代十多个小国,每次换朝都是血流成河,父子互杀、兄弟阖墙,一点人性都没了,直到赵匡胤出来。
宋太祖刚当皇帝那会儿,还有后蜀、北汉、南唐这些地儿没统一。他先打下荆湖,灭了后蜀、南汉,但每灭一国,都没搞大屠杀。
荆南的高继冲、南汉的刘鋹、南唐的李煜,灭了国之后,都被太祖“请”到京城,一辈子当诸侯王,享福。后来宋太宗也接着这么干,吴越的钱俶、南闽的陈洪进,就连北汉那个总勾结契丹的刘继元,都得到了这种“灭国后的待遇”,古往今来头一遭。
宋太祖这波操作,跟历史上那些坏毛病反着来,从老祖宗那儿把早就丢进垃圾桶的人道精神又捡回来了。就凭这一点,他比后来的统治者都强,算得上个顶个的榜样。
宋太祖就这么带着宽仁和自信,站在十世纪的历史舞台上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告诉大家:儒家仁爱那套,在大宋朝,又活过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