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皇帝却同意议和还向敌方年年进贡-已胜券在握-北宋最无解的一战 (皇上说同意怎么说)

澶渊之盟,说起来其实是一件很不解的事,就好比我们平日里玩的纸牌游戏炸金花,输掉的一方要向赢方进贡,胜方则心安理得地接受,在古代战争中,这个原则也广为遵行,失败的国家必须向对方纳贡祁安,弱肉强食嘛,原本...

admin

“澶渊之盟”这事吧,说真的,我一直挺纳闷的。就好比咱们平时玩炸金花,明明牌面大眼看要赢,结果突然认输,还反过来给对面塞钱,这不脑子进水了吗?古代打仗也差不多这个理儿,输了就得纳贡求和,弱肉强食,本来没啥好说的。可宋辽这局怪就怪在,大宋明明占着优势,眼看就要把辽国按在地上摩擦,结果反倒接受了辽国求和,还倒贴人家钱粮,你说逗不逗?

那这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?咱今天就来扒一扒。

澶渊之盟,是北宋和辽国打了四十多年仗后签的约。这盟约一签,金元乱世的百年算消停了,宋辽这对老冤家,居然硬生生保持了121年和平,老百姓安生过日子,各行各业也搞得有声有色,直接开启了宋朝的“和平盛世”。

澶渊在哪?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。北宋那会儿,这地方离黄河北岸就一天脚程,到开封才200里,妥妥的京城后门,咽喉要道,敌人打过来,老巢直接暴露。

宋真宗景德元年,也就是1004年,辽圣宗和萧太后带着20万大军杀过来了,直奔黄河北岸的澶州,东京开封危在旦夕。宋真宗赵恒这人吧,天生怕打仗,一听消息就琢磨跑路,满朝上下人心惶惶,开封城里跟炸了锅似的,恐慌气氛拉满。

按理说,大宋虽然不算顶级强国,但对付契丹应该也不至于吓成这样吧?皇帝都没开战就自乱阵脚?咱先看看当时宋辽的家底。

先说兵力。1004年的宋朝,全国总兵力70到80万,其中禁军主力40万,剩下26万厢军,基本是搬砖运粮的杂牌军,真上战场打辽国骑兵,够呛。能打的就河北、河东、京师这三块禁军,加起来37万左右。

再看辽国,南京(幽云地区)就堆了56.6万精锐,中京5万(防宋朝)、东京7万(防高丽)、西部12万(防西域)、上京16万,加起来快100万了,比宋朝禁军多得多!

辽 北宋 西夏形势图_图

再说说战力。

宋军对契丹,心里其实发虚。当年赵光义三次打契丹,想一统中原,结果全被揍回来,这阴影在宋军心里太深了,对契丹那是又怕又忌惮,这也是萧太后敢亲自带队南下的底气。再说宋朝,赵恒当皇帝那会儿,国库早就空了,入不敷出,为了搞钱只能加税,百姓怨声载道,社会矛盾一触即发,皇帝自己也是焦头烂额。

契丹那边呢?全民皆兵,15到50岁的男的都得当兵,耶律德光时期兵力就50万了,还全是骑兵,兵强马壮。宋朝呢?军马才20万匹,数量少,质量还拉胯,战力能比吗?

所以啊,不管兵力还是战力,宋朝都干不过辽国,这也是赵恒想跑的首要原因。就在大宋上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,有个人站出来了,临危不乱,硬是把皇帝的逃跑念头摽了回去,他就是宰相寇准。

澶州的位置所在_图

辽国大军打过来时,真宗慌得不行问大臣咋办,王钦若说跑南京(今南京),陈尧叟说跑成都(今四川),只有寇准不同意,拍案而起:“谁给陛下出的这主意?该杀!现在陛下您神武,将领们也齐心,要是亲自出征,敌人肯定自己跑路。不然的话,用奇兵搅乱他们,坚守拖垮他们,咱们肯定能赢。您怎么能扔掉祖宗庙社跑四川去?那样人心全散了,敌人趁机打进来,天下还保得住吗?”

寇准这番话,说得条理分明,真宗听完都没了主意,只好硬着头皮同意亲征。路上真宗又想退缩,寇准又劝:“大臣们都跟老太太似的,胆小怕事!现在敌人就在眼前,全国人心惶惶,您只能往前,不能退半步。河北的军队天天盼着您到呢,士气能涨十倍!您要是一退,军队全散了,敌人追上来,连南京都去不了!”真宗还是犹豫,寇准又催:“机会不能错过,赶紧走!”旁边王应昌也帮腔:“陛下您替天伐罪,肯定赢!要是磨磨蹭蹭,敌人更嚣张。要不您先到河南,下诏让王超他们进军,敌人自己就退了。”最后真宗才下定决心。到澶州那天,宋军一看皇帝来了,全炸了:“万岁”声传出去几十里,气势直接拉满!

澶渊之战_图

结果辽军统军达览出来督战,被宋军的床子弩一箭射中额头,当场死了。辽军司令一死,士气全无,萧太后也心凉了,决定求和。这正合真宗意,双方一拍即合,1005年1月签了约:宋朝每年给辽10万两银、20万匹绢。澶州宋朝叫澶渊郡,所以叫“澶渊之盟”。

澶渊之盟,算是寇准主持签的第一个大和平条约。对宋朝后来百年的和平太重要了,烽火连天的两国,总算消停了。

可立下大功的寇准,风光了没几年就栽了。景德三年(1006)二月,宰相被罢,三月直接发配去陕州——从京城一把手变成偏远地方官,这落差也太大了,基本等于被流放了。

寇凖(961年—1023年10月24日),字平仲_图

为啥呢?首先,他之前当众骂过那些主张迁都的大臣,王钦若他们记仇了,一直找机会整他。更狠的是,有人跟真宗说:“陛下您玩过博戏吗?赌徒输急了把所有钱都押上,叫孤注。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啊!他为了赢,拿您的命当赌注,这多危险!”这话真宗一听,能不膈应吗?寇准拿皇帝当赌注,这不是找死吗?

其次,寇准这人一成功就飘,权力大了就开始搞一言堂,只用自己的亲信,同行们弹劾他多了,真宗心里也犯嘀咕。而且他这人没心眼,跟皇帝说话都直来直去,有次奏事吵架,真宗生气要走,寇准居然一把拉住皇帝衣服,让他坐下再说。这要是别人,早被砍头了,也就寇准敢。

再一个,他恃才傲物,朝里没几个朋友,除了毕士安帮过他,毕士安一死,他就没人护着了。成也澶渊之盟,败也澶渊之盟,一代名相最后死在异乡,想想也挺唏嘘的。

宋真宗,赵恒(968年12月23日-1022年3月23日)_图

寇准这人吧,有本事是真有本事,就是太直,不懂弯弯绕绕。权力到了巅峰,不知道收敛,最后把自己玩没了。说到底,官场如战场,光会打仗不行,还得会做人啊。


上一篇: 岳飞无疑是大宋最拔尖的武将-那么岳飞的武功又是师承何人 (岳飞无疑是大丈夫吗) 下一篇:可是晚年却被贬客死他乡-救国家于危难中-他是北宋著名宰相 (可是晚年却被抛弃了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